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2019-11-12张爱平
张爱平
(山西省岚县中医院,山西 吕梁033500)
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胎儿下降压迫,产妇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初产妇因缺乏生产经验,常伴有焦虑及抑郁情绪。镇痛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产妇疼痛,加速产程,但不是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有效的镇痛治疗。如何提高初产妇生产质量是临床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医穴位按摩及足浴可作用于相关穴位,通经活络,改善患者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本研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岚县中医院进行分娩的130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7.24±4.36)岁;孕周37~42周,平均(40.15±0.58)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6.83±4.7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83±0.62)周。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初产妇;单胎、足月、头位生产;入院时各项指标正常,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对治疗方案知情,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有并发症者;巨大儿、早产、过期产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不佳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向初产妇讲解待产注意事项,按时检查初产妇宫口,当宫口开至3~4 cm时将产妇送入产房,注意监测产妇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分娩过程中及时疏导产妇情绪,根据产程不同阶段,指导产妇呼吸、分娩动作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①情志疏导。初产妇由于缺少分娩经验,首次分娩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向产妇讲解分娩疼痛、宫缩等方面的知识,告知产妇分娩的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有所了解,同时讲述分娩成功经验,倾听产妇主诉,转移产妇注意力,使产妇保持积极心态。②产程护理。指导产妇在宫缩来临时进行深呼吸,放松心情,按时饮水、进食,补充体能;当第2产程来临时,告知产妇正确的用力方法,使产妇尽量实现自然分娩。③穴位按摩。第1产程和第2产程期间,产妇疼痛不断加剧,体能消耗加快;护理人员根据产程阶段、产妇耐受情况,用适合的力度和手法为产妇进行穴位按摩。第1产程活跃期,护理人员以关元作为按摩的主要穴位,按照顺时针方向用掌面按摩,同时拇指以相应力度按压昆仑、合谷,于每次宫缩前按摩,每穴按摩3 s,停顿1 s,持续按摩3~5次。第1产程活跃期和第2产程时,护理人员以中极作为中心穴位进行按摩,帮助产妇消除背部、腰部、腹部疼痛,同时配合拇指按压合谷、三阴交。对腰背疼痛严重者,以次髎作为中心穴位,以上下方向按摩腰骶部和背部,再以环跳为中心,按摩产妇臀部,在宫缩前进行按摩,宫缩时休息。按摩过程中要与产妇保持沟通,随时调整力度和位置。④中药足浴。临产时,采用中药泡足,加速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中药足浴处方:黄芪30 g,干益母草20 g,厚朴、木香、枳壳各15 g,大黄10 g。上述诸药装入药包,于产妇临产时,将中药包放入足浴桶,倒入3 000~4 000 mL热水,水温以42℃为宜;产妇将双足放入桶中,每次15 min,每3~4 h可进行1次足浴。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分娩疼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及数字分级法评估,根据产妇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价,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②产程。观察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③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产妇情绪。④分娩结局。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包括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外貌、呼吸,超过7分为正常。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分娩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分娩疼痛评分为(6.84±1.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9±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1产程时间、第2产程时间、第3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第1产程时间 第2产程时间 第3产程时间观察组 65 8.43±1.26▲0.86±0.21▲0.08±0.02▲对照组 65 10.64±1.49 1.13±0.25 0.12±0.03
(3)SDS、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初产妇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观察组 65 35.92±8.73▲37.41±8.39▲对照组 65 43.58±8.60 45.27±9.16
(4)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比较(±s)
表3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剖宫产率(%) 产后出血量(mL) 新生儿Apgar评分(分)观察组 65 13.85▲139.81±19.70▲9.36±0.68▲对照组 65 32.31 218.24±25.69 8.51±0.72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育理念的深入,临床越来越倡导自然分娩,且分娩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初产妇由于缺乏生产经历,对疼痛的预期、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缺乏了解,对各阶段产程存在恐惧心理,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导致产程过长,影响分娩结局。西医采用非药物性镇痛或药物性镇痛方法缓解分娩疼痛[1]。长时间疼痛不仅加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而且消耗体力较大,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2]。因此,应当选取合适的镇痛方法,避免产程过长。
分娩过程中,产妇焦虑、忧思、害怕等情绪可影响肝、脾、肾等功能,使体内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增加机体耗氧量。情志疏导有助于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调节脏腑功能。针对各产程的护理干预可调节产妇的呼吸频率,帮助产妇储备体能,促进顺产的实现。特别是在穴位按摩方面,随着中医理念的推广,其开始应用于分娩镇痛中。中医认为经络气血不畅和气血瘀滞均是导致分娩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3]。穴位按摩可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选取相应穴位,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具有明显的催产作用,环跳、昆仑可活血止痛。穴位按摩可提高体内内啡肽水平,发挥镇痛作用[4],缓解产妇紧张疲劳状态,促进产道周围肌肉松弛,加速宫口扩张。中药足浴是传统的中医干预方法,人体五脏六腑与双足穴位具有紧密联系,足浴可促进热力沿经络传递,有助于血液循环[5]。因此,中医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是一种较为安全简单的镇痛方法,对疏导产妇情绪、加速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既往研究表明,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对分娩镇痛、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效果显著。如陈一[6]对100例自然分娩患者的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采用情志疗法、针刺疗法、香薰疗法、阿是穴按压,观察组疼痛分级明显降低,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分娩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娩结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分娩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按摩及中药足浴在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调节产妇情绪、加速产程、改善分娩结局方面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