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德芳和她的非虚构写作

2019-11-12杨占平太原

娘子关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场感报告文学文学创作

杨占平(太原)

认识文德芳已经快二十年了,一直有文学上的交往。特别是前几年,我还在职时,负责省作协组织的采风、研讨等活动,德芳多数都参加,让我们有机会经常谈论文学。文德芳的创作我也比较关注支持,她的几部作品,包括《现代人心灵影像》《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先后列入我们省作协、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跟我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在作协分管这方面的工作,对她的创作过程清楚,所以尽力推荐。今天《黄河》杂志社和阳泉市文联给德芳开研讨会,我非常愿意来,而且很高兴,认为这次研讨会对她的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当然,也是她以后创作出更好作品的开始。

我们大家都知道,文德芳不是山西人,是四川泸州人,二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从四川千里迢迢来到我们山西阳泉,扎根在了太行山区,把阳泉当作第二故乡。这么多年来,她做过许多事情,但她对于文学却是情有独钟,可以说,文学在她已经走过的人生旅途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取得了成功。思考她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文学是她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于一个文学写作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我在文学界工作三十多年,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发展过程相对了解得多一些,在当今转型社会,从事文学写作的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或者是诉求的。我们都是文学中人,大家都明白,有些人是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人也就是赶赶时潮,有些人可能就是附庸风雅,甚至有的人就是文字游戏。但是,我觉得文德芳却是实实在在把她的生命和文学融为一体的,她对文学的任何活动,任何写作,或者说有关文学的一切,都看得特别重,特别神圣。所以,我觉得德芳能十几年坚持下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方面,她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文德芳是大学文科科班出身,自然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文学创作队伍中,有好多优秀作家并不是文科科班出身,我们能够举出许多例子来,这说明文学创作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同样可以写出大作品好作品。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是一个科学发达的社会,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在这种状态下从事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还是要占优势的,文科科班出身的写作者,都经历了基本的读书过程,对于文学创作理论熟悉,这样,对创作肯定是有很大裨益的。再加上德芳喜欢阅读,这就奠定了她非常好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对于她的写作那是起重要作用的。

第三方面,她有一颗平常心。根据我与文德芳多年的交往,感受到她有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有的人从一开始写作就希望通过文学来得到一些名利,尤其是一些网络写作者,就是为了得到很多的收益。这就有一个问题:到底我们从事文学创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还是为了自己的追求?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德芳处理得非常好,她就是一直以淡泊名利的心态从事创作,她从没有指望靠文学创作收到多少的名利,如果她有这种名利追求的话,这些年也不会那么有成就的,因为名利心态是会阻碍文学写作的。

下面谈谈我对文德芳的非虚构写作的看法。这几年非虚构文学写作渐成主流,前段时间,我梳理了一下全国文坛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走向,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按我的理解,现在的非虚构写作是在以往报告文学写作基础上形成的。过去,我们理解的报告文学创作,非常注重社会现实大题材和宏观的事件,而现在非虚构写作更多的视角是关注基层平民色彩,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界定非虚构文学写作与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标准,就是非虚构写作呈现平民色彩,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现场与求真。过去的报告文学主要来自调查,同时借助于一些媒体和一些资料,甚至是间接的资料;而非虚构写作的现场感、平民化、故事性、可读性要特别明显。我读了文德芳的《现代人心灵影像》《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两部作品,可能更多的是契合了我刚才所说的非虚构文学写作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平民色彩;第二,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第三,注重现场感、真实感、故事性。

文德芳的作品除了符合刚才我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非虚构文学写作特点基础外,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主题思想正面,但绝不图解。德芳的作品通过写作普通人的生活和历史,反映出时代特征,她笔下的人物一定不是悲观的,负面的,是让人看得到希望的。她的作品看不到借人物而对社会抱怨,更多的是通过写人,来诠释正面的主题思想。

其二,特别注重现场感。文德芳写作任何一部作品,她不经过详细的、艰苦的采访,是不会下笔的,所以作品呈现出了特别强烈的现场感,读来有着亲临其境的感受,特别亲切,特别真实。如果没有现场感,就和真实有一定的距离,那样,作品的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

其三,文学表现力出众。从文学表现方式来看文德芳的非虚构作品,她的文字生动、朴实,很少有哗众取宠之处。她是靠朴实的文字,生动的描写,真实的故事性打动人,让读者喜欢读,进而受到启示。

文德芳已经走上非虚构文学写作这条路,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条路走起来既会有成果,也时刻准备着要付出辛苦。写作非虚构作品不到现场采访是不行的,在采访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要做好思想准备。我相信,她是准备好了,她在今后的写作中靠着自己的勤奋与思考,作品会提到一个高的档次,影响力更大。

猜你喜欢

现场感报告文学文学创作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