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最早指文官武将
2019-11-12□知文
中外文摘 2019年8期
□ 知 文
“衣冠禽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其解释为“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畜生,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但是,若溯其源,不难发现“衣冠禽兽”一词最早是个褒义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为了衬托皇上“龙”之形象的尊贵,朝廷大臣的官袍则要绣上禽和兽。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飞禽,武将的官服上绘走兽。“衣冠禽兽”在当时遂成为文官武将的代名词,原本是代指当官的。明代官员分为九品,在官袍上绣出飞禽走兽的补子,官阶大小一目了然。因此,古代官员穿的袍子也叫“补服”。清代沿袭明制,文武官员袍子上的补子虽然都为文禽武兽,但具体是哪些禽兽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