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的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改革探讨

2019-11-11申林林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茶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申林林

《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十分重要。目前《茶文化》课程存在课程目标难以落实、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基于OBE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引言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大任。2016年,我國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系列报告中,关于工程教育质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成果导向(OBE)、质量持续改进(CQI)等专业认证标准,其中,成果导向(OBE)尤为关键。2018年,普通高等本科国家标准,强调突出产出导向,即OBE理念。OBE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Spady(1981)等人提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它强调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取得,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OBE理念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遵从的核心理念,教育者基于OBE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基础广泛,交叉性强,涉及面广,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而茶文化知识广泛,可以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领悟茶之精神,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此外,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近年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行业的发展。酒店、茶馆等企业也将茶与餐饮服务管理的结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否具备茶文化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服务中具备茶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旅游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文基于OBE理念,将其引入旅游专业教学中,对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 《茶文化》课程普遍存在问题

2.1 课程目标难以落实

课程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传统的课程目标存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存在脱节现象。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性?等具体问题缺乏理解和思考。课程评价常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反应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而考核常采用试卷的形式,无法真实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故而课程目标制定难以具体或者制定不合理。

2.2 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茶文化》课程包含理论讲授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通常理论单纯讲授知识,实践教学则是到茶艺室练习茶艺技能,理论和实践未得到充分结合。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甚至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并非茶学专业,对于茶学知识掌握不系统,缺乏行业经历,从而导致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学生只懂得茶的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只会纸上谈兵,知道如何泡茶,却泡不出一杯好茶。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传统的《茶文化》课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教”为主,形成了填鸭式课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变成了“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此外,传统《茶文化》课程往往是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与学生缺少直接的交流互动,无法因材施教

3 基于OBE的《茶文化》课程改革

3.1 课程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茶文化》课程的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服务管理意识和技能。结合人才培养、社会市场和教学实际,从知识、能力和素养3个方面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目标:全面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掌握茶艺技能;具备茶馆服务管理理念和创新创业意识;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2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的安排指明了方向。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可行,才能使课程目标得以落实。围绕着课程目标,将《茶文化》课程内容确定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茶艺技能—茶馆经营与管理—茶之精神。其中,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主要包含茶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茶文化;茶艺技能则从茶艺六要素(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展开,主要包含茶叶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茶具的使用、鉴赏和保养,茶席设计,茶叶冲泡,茶艺表演等,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技能;茶馆经营与管理包含茶馆的发展,市场定位、成本控制、运行机制等,培养学生服务管理理念和创新创业意识;茶之精神则作为全部课程内容的总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3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茶文化》课程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中国茶文化史,采用“课下准备—课上讨论汇报—总结评价”的模式,学生课下搜索相关资料,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老师总结评价。茶艺技能模块,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让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增强实践能力。开展考察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茶叶市场和茶馆,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针对茶馆经营与管理模块,采用小组学习法,进行市场调查,模拟设立茶馆,撰写项目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茶之精神,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感悟茶所蕴含的哲理,提升修养,陶冶情操。

3.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OBE理念强调学生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极为重要。基于OBE的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模块作业,市场调查、期末考试等方面纳入考核中;其次,扩大课程考核的主体,可由教师、同学、企业等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最后,真实、客观、合理的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4 结语

基于OBE教学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已经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进行改革探索,能够调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

猜你喜欢

茶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