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案例
2019-11-11王微
王微
幼儿基本情况:
姓名:多多 年龄:4岁半
故事背景:
结合《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收集了不同样式、材质、大小的布料,班级为幼儿提供了大胆交流和探索的布料展区,幼儿对这些五彩的布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午,班级自主交流探索时间时,多多,你选择了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们一组,走到第8组主题布料展示的桌面时,你左看看,右看看,用手摸摸这块布,又摸摸那块布,然后快速的拿起一块红色的布在自己的面前,不停的把布煽动着,与其它的布进行比较,上看看,下看看,嘴里还不时的念叨着:“这是麻布料,这个是绸缎,这是棉布的……”你眼睛瞪的大大的,圆圆的,看得很认真很仔细。 突然,你的脸上透出了笑容,高兴的看着你旁边的同伴,兴奋大声的说:“长方形的,是长方形的布,你看是长方形的棉麻料的布。”你又自言自语的说:“还有一样的吗?”
不一会,只见你在众多的布料中又挑出一块棉麻料的布,你用小手抓住这块布的两个角,仔细的观察着,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笑着点点头说:“是一样的,是长方形的棉麻料的布。”话音刚落,见你快速的将两块一样的长方形的、棉麻布料的布放在了一起,嘴里说着:“有2块一样的布料了”,小手还摆出了“耶”的手势,表示“2块布”。你的同伴看看你,笑了,你高兴的跳了起来,不停地在嘴里念叨“是长方形的,长方形的一样的布料哦!”你又继续的找着,嘴里时不时的说“再找找看,找找”,只见你又快乐的用小手翻动着桌子上摆放的布料,眼睛睁大大的好像一块布料也不肯放过似的。只听见你笑着大声的说“哈哈,哈哈,又被我找到了,长方形的,是长方形棉线料子的布,还有图案呢!”
只见你把找到的长方形布放在一起,又继续忙碌起来。其他的伙伴们都看着,用手摸着不同的布料,只见你又蹦又跳,大声的喊了起来“快看啊,快看,我又找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布,长方形的,也是红色的,这块布是妮子料的布,和家家的大衣是一个料子的呢!”你旁边的同伴奶豆被你的声音所吸引,感到好奇,对你笑了笑,你就高兴的说“你和我一起找吧!我们把形状一样的布料都放在一起好不好?现在棉麻的布料有2块,棉线的有1块,妮子料的也有1块,你看啊,多有意思啊!”你的同伴奶豆没说回答,只是对你笑笑。
你看奶豆没有回答你,只是笑笑,你就主动让奶豆拿着自己找的长方形的布料,“你拿着,我再找找,我们一起合作。”还嘱咐奶豆,:“你要拿好啊,别弄混了。”你又继续找起来,突然,你高兴的又跳了起来,说:“找到了,找到了又找到了一块长方形的红颜色的棉线布料,现在就有2块了,和棉麻布料一样多,都是2块。”你在寻找着布料,快乐的在布料展区走来走去,发现着这些布料的秘密!你就像个发现王国里的小王子一样,寻找着,不停摆弄着每一块布料,你又有新发现了,你这次跑到我的面前,高兴的告诉我:“王老师,我发现布料的秘密了,布料有不同形状的,还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材质的布料,我把一样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材质的布料都放在一起了,因为它们是一样的!不光有长方形的布,还有正方形的布,正方形的。”我对你笑笑,说:“多多真能干。”并向你竖起大拇指,于是,你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找到的长方形布和正方形布,不停地告诉身边的人,“布是有同形状的,我发现了布的秘密”,嘴里不停的重复着,边说边又继续找着一样的布料……
走进儿童 了解儿童 ----分析与依据
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
你能在这么多的布料中发现布的形状不同,颜色相同,有的布料上有图案,有的没有,布的材质是不一样,并能正确说出每块布的材质,将颜色、形状、材质一样的布料放在一起,并统计数量,充分的看出了你对形状、分类、统计及布的材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学习品质:
对于这个活动,你好奇心和兴趣点浓厚,游戏中你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发现,愿意积极尝试的态度都是非常优秀的学习品质!
社会性发展:
多多你能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秘密与同伴进行分享,交流,并带动同伴一起开始快乐的游戏起来!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并能遵守游戏规则,在体验、观察、探索中体会游戏的快乐,表现的真不错!棒棒的!
个体差异:
对于这个活动,多多在观察交流分享中,关注的点与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样,其他的幼儿只是在看和摆弄,而你却发现了布中的小秘密,这和你的性格是有很大原因,你聪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平日里你就是一个非常喜欢与小伙伴和老师沟通的幼儿,总是有不同的话题,不同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愿意问“为什么?”“那是什么啊?”是一个好奇心和探究欲很强的宝贝。并能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本领,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是一个很愿意挑战和尝试的宝贝!
理论与依据:
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好奇、好问是幼儿探究的动力和前提,而动手操作才是幼儿探究的真正开始。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现。(《指南》)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形状的学习意味着幼儿能够对二维或三维的形状进行识别、命名、建构、绘画、比较、区分,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组合。幼儿在形状方便的要求有两条,一是“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二是“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指南》)
支持与回应:
幼儿方面:
幼儿间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告诉同伴,经验分享交流,让幼儿在同伴间相互学习和合作,引发新的游戏。
教师方面:
教师应进一步引领幼儿还有什么形状的布料,可以组织小朋友们根据不同的形状将班级的布料进行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摆放和统计。(按照形状、颜色、图案、布的材质等分类),更好的帮助幼儿提升新经验,又更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更好的让孩子们在探索发现、操作体验中学习。
还可以通过幼儿的敏感期中的感知敏感期和动手操作中“玩布料说材质”的游戏,布料的手感不同,材质不同,材质的名字也不同,进一步了解有关不同材质的布料和名称,让幼儿对布料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什么的衣服。
可以提供小娃娃让幼儿利用不同形状布料拼摆、设计服装,成为小小服装设计师。
家长方面:
家长可以继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带领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形状,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及材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关注身边的周围事物。
环境方面:
(1)环境是一种“隐性的课程”,环境是会说话的,环境有动态的、静态的,班级里的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布料制作的小衣服,展区中摆放不同大小、形状、材质的布料供幼儿亲密接触,多多就是观察到在众多布料中有自己所了解知道的图形,布料的材质所以才愿意大聲的说出来,在自由探索、发现中学习。
(2)班级环境氛围,为幼儿营造了大胆表达、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愿意去观察、发现、探索。
材料方面:
(1)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游戏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儿童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儿童。
(2)可以为幼儿提供粘贴有不同形状的小筐,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材料,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锻炼儿童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
(3)也可以提供除了布料以外的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中掌握对形状的认识。还可以将提供不同形状的布料进行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摆放。
只有“读懂儿童”,才能为儿童提供支持的环境,才能支持儿童成为“帮助者”,引导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我们践行“学习故事”,一起走近儿童、了解儿童、捕捉一日生活中的“哇时刻”,并支持儿童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空军航空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