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探究

2019-11-11贺星蓓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

贺星蓓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英语课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于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挑战。英语师范生是否具备足够的学科教学能力关乎英语师范学院将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部已经不断对英语教学实施改革,推动了英语基础教学的革新,而英语教师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英语师范生的职业认知、学科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结构还不够坚实,知识结构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欠缺,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学科素养;学科教学能力

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是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学业水平以及学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基础,随着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的变化,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到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时代发展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专业追求的人,有学科专业的人,因此,探索促进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位外语教师教育者职业责任。

1 概念界定

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由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教师 Shulman( 1987) 提出,是指运用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综合视角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如何表征、组织和呈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它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和个人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核心阶段,英语师范生课堂中专业系统的学习直接影响着教师PCK的生成。 2007 华东师范大学的邹为诚教授对11所师范院校外语师范专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英语学科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即语言能力、识别语言发展机会能力和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如对互动进行扩展、补充、重构、纠错、澄清、解释等互动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朱纯教授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在2008年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写道: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讲解能力、示范能力、启发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能力、纠错能力、组织能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力。

2 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模式研究

师范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关键,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式来建构知识和意义。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团结互助中完成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任务,通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来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范生如果学科教学能力偏弱,那么其学生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所以必须对师范生展开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够保证输送教师的合格。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开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促使英语师范生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他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知识与能力,还需要掌握英语教学知识以及整体教学知识和能力下的隐性知识。

3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3.1 主观意识的培养

要想提高英语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对其展开意识的培养,如果只是对英语师范生加强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执行以及结果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后续的培养过程发挥更好的效果,其关键就是让英语师范生拥有基础的学习意识,如此才能让英语师范生从内心真正地接受科学教学能力的培训,当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学科教学能力的强弱对大学师范学院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自然就会做得更好,这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师范生将来毕业是否能够得到合适的工作也是受此影响。在英语师范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其对现实更高的关注度,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所展现出来的各方面加强重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语言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只有从现实的关注意识下出发,才能夠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才能知道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是什么,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师,怎样的教师才算是合格的。

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翻转课堂让教师逐渐摆脱传统“一言堂”局面,让教学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积极发展,具体运用在发展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方面,能够让学生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结合碎片化的知识传授方式,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事能够使学生互动化、协作化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师个性化的实践指导,能有效建构PCK并在真实教学中使用。 通过课前先行组织、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分享互动的有效组织,让教学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积极发展,能够有效地弥补现行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弊端。

3.3 “学科·教育·技术”三维融合

从学校层面出发,职前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打破传统“学科”核心的人才培养思路,而要强调“学科”与“师范”的平衡。以其未来职业和专业发展为出发点,以“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其核心在于促进其“学科教学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他们不仅需具备包括英语、教育学、教育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还需具备将这些知识和能力相互融合、交叉而整合而成核心教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无论是英语学科专业课程,还是教育学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都必须置于“英语教育人才”的系统性整体培养体系中看待。每门课程的定位,除了考虑其自身的专业性之外,更应关注其为英语教师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3.4 培养学科教学创新能力

帮助师范生发展思维能力就是帮助他们学会分析课堂教学、分析教师观念,学会从复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和识别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特征,学会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可能含义,从而推断教学行为、教师观念、公共概念之间的一系列联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可推测的教学动机进行分析。可推测动机是指由于教师自身行动本身,如指令,有明显特征的教学意图。如有教师在讲形容词比较级时,通常要画两个不同大小的苹果或两个胖瘦不一的人物,让学生进行比较。另外,从对教师的策略比较分析也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师范生进行策略比较分析培养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如:教学决策动机比较、宏观策略思路比较、微观策略思路比较、教学技术手段比较、个人特点技术比较。

4 结语

英语师范生在高师院校学习时期,是其教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新时期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需将师范生的职业总体认知与学科教学法知识、新媒体技术及学科特点相结合,融通各层面知识,培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推进教师学习、实践和学生学习的高效互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成长,尤其是实现职前教育学科教学能力,使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和更新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徐蕴.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发展[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7):111-113.

[2]曾文婕.西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进展:课目教育学知识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Z2):68-75.

[3]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