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校文学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与构建

2019-11-11李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构建渗透德育

李励

摘要:在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把文学作品的讲授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和构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事物本质,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文学史教学;德育;渗透;构建

doi:10.16083/j.enki.1671-1580.2019.11.011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068-04

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和重心。

在针对吉林省高校学生特点的调研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代大学生也呈现出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如: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实践能力较弱;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意识较弱;理解能力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消费能力较强,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但独立能力较弱;网络依赖性较强,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因而存在缺乏人生目标、道德意识淡漠、价值观扭曲、心理封闭、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等问题。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成年,但在心理和思想发展上仍然较为幼稚,高等教育阶段又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我们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和认识水平的发展特点,加强德育工作的引导。吉林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和全国的高校德育工作一样,存在严峻的挑战和教育盲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覆盖不全面,管理不到位,方法手段陈旧,人心人脑较难的问题。高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只依赖于思想政治课及辅导员的工作,而应该在方方面面加以渗透,尤其是专业课堂也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文学史课程以讲授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作家作品为主要内容,考察吉林省高校的文学史教学,发现在以往的文学史教学中,更多地是注重对文学思潮、作品内容和作家创作技巧的讲述,多注重知识点,为考试考研而把讲述内容题目化,却往往忽视了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挖掘。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在文学史的教学中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主题及创作思想的分析,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状况,渗透德育内容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在讲述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作家的笔触,不同人物的悲喜人生,以故事性来引出人生哲理,既便于学生理解,也生动活泼,让学生易于接受,能改变学生抵触呆板说教的教育难题。

在文学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首先要结合教育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向,发挥德育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三,设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第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荣誉意识,养成遵纪守法观念,提高道德品质;第五,用美来引导学生打开心扉,与自然界建立沟通,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改变自我封闭的现状。

明确了目标后,我们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来研究吉林省高校文学史教学工作中加强德育内容的渗透与构建的方法。

一、通过讲述外国文学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形象的作品。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观

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讲述了在战争环境中,四个贵族家庭的不同选择,优秀的青年代表安德烈为了国家走上战场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比埃尔、娜塔莎等也坚守在战前或战后的阵地上,为祖国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也可以感染和鼓励我们国家的青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再如同样是讲战争的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作为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因为一己私利拒绝归还祭祀的女儿,引发太阳神的怒火,使得神祗降瘟疫,致使己方战斗力严重受损;而作为主要首领的阿基琉斯也因为自尊受辱拒绝出战,使得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自己的好友和很多希腊士兵都失去了生命。虽然故事发生在古代,那时候还没有国家的概念,但是在讲解的时候也应该指出两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此告诫学生在面对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做出选择才是正确的,让理智战胜情感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二、通过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和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時代发展特色

文学著作都是历史和时代的反映,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状况,而这些却恰恰是学生阅读时最容易忽略的。在阅读中,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故事内容、人物,而鲜少能通过文本中透露的信息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有所了解,甚至因为有的作品比较久远,或者因为对外国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无法真正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主旨。所以,教师在文学史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规律。比如巴尔扎克在小说《高老头》中讲了这样一个片段,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流社会的领军人物、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家里攀亲戚,发现鲍赛昂夫人正陷入尴尬丢脸的境地,她的情人阿瞿达侯爵为了每年二十万法郎的陪嫁要甩掉她娶一个暴发户家的女儿,鲍赛昂夫人为了避免尴尬不得不躲到乡间去。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女性情场失意的故事,但是在鲍赛昂夫人身上,巴尔扎克想表现的是封建阶级的衰落与资产阶级崛起的历史规律。鲍赛昂夫人这样一个贵族妇女,却败在了金钱面前,正反映了十九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进一步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步步崛起的时代背景,封建制度必将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历史规律也从日常的小事中反映出来。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透视出背后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生动地看到曾经在政治教科书上出现的呆板的话语,现在被巴尔扎克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一定会取代封建制度,进而开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政治观。

再比如,讲解英国作家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时候,对于苔丝悲剧命运的认识多归结于亚雷的诱奸和安玑·克莱的抛弃,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到苔丝家庭的赤贫状况。正是因为贫穷,苔丝不情愿地去认亲,被亚雷觊觎而失去清白;也因为贫穷,苔丝在被抛弃后无法依靠打工给家人提供衣食住所,只好又回到亚雷身边;最后在安玑回心转意回来寻找她的时候,苔丝却发现一切都已无法改变,激愤之下杀死了几度夺走她幸福和希望的亚雷,最后被判死刑。苔丝家庭赤贫发生的背景,正是英国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宗法制的田园牧歌已被取代,苔丝打工的农场就是缩影。在绿草如茵的塔布篱农场,苔丝做挤奶女工,工作不累,老板和气,工人们之间也互相友爱,苔丝也遇见了最美的爱情,这里是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生产方式,一切温馨宁静而美好;而在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凌枯槐农场,苔丝做着最累的活计,周围是让人一刻不休的机器,工头挟私报复,苔丝要靠着勇毅的精神才能忍耐住这辛苦的生活,这里就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入侵后,机器化对人的剥削和压迫。圈地运动使得农民流离失所,只能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换取微薄的报酬,没有尊严,也没有幸福。作品对资本主义人侵后农民生活的改变做了生动的描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在这些作品描述的细节中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变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进而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策变化,这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从作品多角度的描写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人生阅历很浅,对事物的本质并不能看透,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方式,将作品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讲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对待爱情,大学时代的学生往往只凭借本能在谈恋爱,并不真正了解爱情的本质。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很多,在讲解作品的过程中不妨做一些引申,让学生通过作品了解人性和人情,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爱隋。

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学史上对爱情高峰体验的成功摹写,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看到爱情力量的强大,甚至可以战胜家族世仇,超越生死。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古希腊戏剧《美狄亚》却讲述了爱情中的背叛与复仇。美狄亚为了与伊阿宋在一起,不惜为他出谋划策盗取金羊毛,更为了逃脱父亲的追捕而杀死弟弟。这样背叛家族、背叛国家换来的爱情却在多年后遭到了背叛,伊阿宋想娶科任托斯国的公主,要驱赶美狄亚。此时的美狄亚已经无家可归、无路可走,因此选择了杀死公主和自己的孩子来报复负心的伊阿宋。这样强烈的爱恨源于妇女地位的低下,更源于只念爱情不顾亲情的绝然。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只顾爱情,不顾家族亲情的后果,也可以看到即使再激烈的爱情也会遭到背叛,因而让学生学会理智地对待情感。《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讲述了已婚妇女背叛家庭的故事,作者除了借由包法利夫人和安娜的不幸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与贵族的虚伪丑陋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作者对两个人出轨行为的批评。她们都厌倦了平淡虚伪的生活,也都希望借助爱情改变已有的生活方式,但是她们的出轨却伤害了家庭,尤其是孩子。而且,她们寄希望改变命运的对象,不管是花花公子罗道尔弗,还是深爱安娜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沃伦斯基,都冷酷地抛弃了她们,造成了她们自杀的结局。包法利夫人——爱玛的错误在于把转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爱情上,过分幻想爱情、依赖爱情,终将迎来爱情幻灭、失去生命的结局。被托尔斯泰寄予无限同情的美丽女子安娜也被庸碌的社会现实逼入绝境,带着对爱情的绝望和对儿子的歉疚走向了滚滚而来的车轮。所以,通过这些相同题材的作品的比较与联系,可以让学生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区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通过深挖作品内涵,找出作品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以往的文学史讲述,比较注重作品梗概、主题分析、创作技巧等知识点的讲授,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关注作品中隐含的社会意义,对其进行挖掘和分析。结合作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做人与处事的原则有生动而形象的认识,愿意积极主动地向好的方向靠近和转变。比如《俄狄浦斯王》这部戏剧,讲的是俄狄浦斯受到命运的捉弄,犯了杀父娶母的罪,最后自己刺瞎双目自我流放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看起来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相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俄狄浦斯明明犯了杀父娶母的罪,应该受到报应,但是我们阅读作品后为什么会对他的遭遇产生同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悲剧不能写恶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恶人由顺境转入逆境会让观众觉得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而起不到让观众怜悯与恐惧的效果,也就无法完成悲劇净化人心灵的作用。而在这部戏剧中,俄狄浦斯却成为了悲剧的主人公,观众在观看过戏剧后,也都对犯了杀父娶母罪行的俄狄浦斯寄予深深的同情,所以俄狄浦斯的悲剧一定是有深意的。深刻分析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是命运的捉弄,但是在他的生命中,他没有因为命运已定就放弃反抗,而是试图逃离可怕的命运,却在逃离中被命运紧紧缠在网中,越是反抗,越是深深地陷在命运的罗网中,所以他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但是他对命运的反抗却代表了人类不服输不信命的精神,他的悲剧命运也就引发了全人类的共鸣,也为我们树立了反抗邪恶命运、不惧怕失败的榜样。其次,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隐隐知道自己可能就是杀死老国王的凶手,他完全可以利用做国王的权力停止对真相的追查。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追查到底,最后发现凶手真的是自己。这说明俄狄浦斯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在事情的真相大白后,俄狄浦斯也完全可以请求大家的原谅,他的罪是命运捉弄造成的,是无辜的。但是他却严厉地惩罚了自己,不仅刺瞎双目,而且永远流放。这种行为说明了他对自己所犯罪行承担起了应该受到的惩罚,也正是因为他没有逃避,勇于承担,才让人们对他产生敬意。讲清楚这些,再结合学生已经成年,即将步人社会的现状,教会学生以俄狄浦斯为榜样,学习他的正直、诚实、有担当的品格,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品德教育。而且通过俄狄浦斯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成年后拥有了选择权,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由了,但要考虑到选择背后面对的是不同的结果,告诫学生要在选择前先考虑选择的后果,才能避免面对自己无法承担的后果,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谨慎使用权利。

再如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讲述了巴萨尼奥为了向鲍西娅求婚,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安东尼奥只好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取高利贷,引出了无法按时还钱被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故事。巴萨尼奥不善于理财,欠了很多债,但是安東尼奥仍然愿意把钱借给他,这里就涉及到了友谊与金钱的问题。安东尼奥为了朋友甘愿与夏洛克签下“一磅肉”的契约,而巴萨尼奥得知安东尼奥的货船遇到风浪、无法按期还款,即将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也能抛下未婚妻赶回到朋友身边,想办法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友谊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友谊比金钱更可贵。而青年人也应该学会如何理财、如何对待朋友借钱的行为、如何判断朋友的品行。这样的引申和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剧本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提前了解了很多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生问题的方法。

五、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美的鉴赏。让学生学会将情感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联系和融合在一起,体会爱与美,从而打开心扉,融入社会

情感除了先天的喜怒哀乐之外,还可以在后天的文学阅读过程中进行培养,比如孩子看到月亮只会觉得它是一个时圆时缺的球体,但是在经过文学熏陶之后,就会有了情感投射,会想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关于团圆和孤独的情感体验,而此时的月亮也不仅仅只是月亮,还是情感的寄托。在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看到人性之美的表现,从而体会爱与美。《简·爱》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因为作品的女主人公简·爱自信、独立的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简·爱作为一个女性,在人生很多次关键的抉择中,都显示出了高尚的品德,向读者传达了女性自由与反抗的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到简·爱抉择的艰难,懂得欣赏美好的心灵和温暖的情感,进而学会用爱拥抱生活。

高校德育工作应落实在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同时也应该在课堂中渗透贯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牢记育人的职责,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也要在课堂中融人德育内容,用生动的作品作为例子,为学生打开通往社会的大门,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地理解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英雄气概,什么是理想主义,什么是人性关怀,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学作品蕴含的精神价值,学习人类千年的智慧结晶,从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构建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