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吃到最后,总是情意
2019-11-11王山而
王山而
食物是人情味的催化剂,行色不一的人在餐厅里推杯换盏,碰撞火花。所有的美食吃到最后,如果仅仅是食物,它可能都有点寡淡,余味不足。一定要吃出人味,吃出情意来。
生活圈子里大抵有个这样的朋友——对方是我朋友的朋友,我偶尔可以从朋友转发处看到他的微博,幽默有趣,充满了人格魅力,我心里默默为他点赞,却始终没有契机把关系递进一层:率先关注?留言评论?每种方法都让我觉得唐突,让我觉得害羞。
后来有一日,对方突然要来我的城市出差,联系起我,我才知道,原来对方也一直把我当作一个想接近却不好意思,没有办法接近的,朋友的朋友。
馆子是筛选了几遍才决定好的。正宗鲁菜、西餐、烧烤、日韩料理……而能承接第一印象的所有分数,几乎都只在一餐饭局当中。
家门口的巷子里,有家火锅店,是朋友来了经常去饱餐一顿的选择。
每個月,都有一个以发薪日为起点的半圆,去打牙祭为半径的圆规,不停地把我的生活画出可以连贯下去的圆心。老板是个中年大叔,好像还兼任厨子,对生客进门的第一句招呼是:“老师儿,几位啊。”
廉价菜单纸上主菜就几种肉,按一斤两斤三斤四斤等来量分,剩下的就是千篇一律的下锅小菜,与任何一家火锅店里的名目所差无几。可他们家的火锅,与我在济南,甚至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吃到的,都不一样。于是最终敲定了这家店。
为了有话题聊,我特地去了解了一下火锅的历史,发现它悠久且源远流长。
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
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
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盛大的火锅宴。
但想搞清楚火锅的分类有些麻烦,按燃料区分;按火锅结构区分;按原料区分;按口味区分云云。
家门口的火锅不知道是哪一类,它是最简单的做法,口味出奇地好,但馆子始终默默无闻,每天的食客刚刚好能把店给坐满,上菜速度永远恒定不变。
经常可见有女人单独来,点上一锅,一边玩手机一边吃。也有同学聚会,桌上的啤酒摆得比菜还多,锅底快要烧焦了,才有男生用铁勺搅一搅,捞出里面缤纷的零碎,放在旁边女同学只吃了两口的饭上。
我约他前来,就坐在如此当中,食客的类型万年不变,某一种口味,只吸引着相同的人。推让地要他点菜,他接过菜单,开心地点了起来……
多年来,被不同的人带去大大小小的馆子,之后也带不同的人去大大小小的馆子。被称赞过懂生活,被好评过会吃喝,好像这种加分,永远比听到“你性格好”“你脾气好”“你真是个好人”来得痛快许多。
火锅吃到最后,总是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