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模式探析

2019-11-11李玉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教学模式

李玉胜

摘要:“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法是提升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效性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还需要在理论和实效性方面进行不断反思与完善。

关键词: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9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2017年3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大会上指出:“针对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人到心没到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不那么适应学生的需要,‘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随着“00后”大学生的日益增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开展教学改革,才能使《纲要》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一、当前高校《纲要》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均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纲要》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乐观。不少工科院校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很枯燥、很无聊,于是出现了旷课等现象。许多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只得以点名或排固定座位的方式催促学生来上课。对于教师的无奈之举,学生们普遍抱有抵触情绪。笔者多年从事《纲要》课的教学工作,认为产生此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纲要》课教师大多是照本宣科,对历史知识“炒冷饭”,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大学生在初中、高中已经学过不止一次,基本有初步了解。如果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书本上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PPT和讲稿长期不变,一遍遍重复学生早已熟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他们怎么会感兴趣呢?于是出现课堂上抬头率低,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毫无反应的现象。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灌输,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大讲特讲,导致学生感到厌烦,只能在课堂上开辟“第二职业”,如做高数、物理、英语作业,玩手机,睡觉等。

其二,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不重视《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许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关系到自己将来的就业,如果不多花时间学习的话,就不能顺利毕业,成绩不好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少学生认为包括《纲要》课在内的思政课都是“水课”“豆芽课”,学了没什么用。而事实上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使其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对学生的作用需要长期的时间积淀才能显示出来,这显然不能适应“快餐化”时代人们的功利化需求。

其三,《纲要》课的考试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一般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重的方式评定《纲要》课的考试成绩,即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也有的高校是“三七开”,即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期末考试时,教师为避免大面积学生不及格,在出题时往往避重就轻,简单化。或是在期末复习时“放水”,画重点,让学生尽量得高分。有的教师在批改试卷时放松要求,“手下留情”,导致学生的卷面分普遍较高。加上平时成绩往往偏高,学生的总评成绩就比较高。这样一来,每学期不及格、需要补考的学生数目微乎其微。学生们口口相传,导致学弟学妹们认为平时不用好好学,这门课程照样能过关。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纲要》课堂的抬头率和教学效果。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现象存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多年来许多从事《纲要》课教学的教师在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和方案。笔者针对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法,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二、“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

根据“0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和历史学习的特点,用情景建构的方法来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缩短过去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亲近起来,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抬头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有利于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本身就是鲜活的人的历史,不单单是抽象的政策条文和规章制度的堆砌,也不仅是历史大事件的简单枯燥的罗列,历史教学和研究本身是要见人见事,使学生见到鲜活的人的历史,这样学生才会感同身受”。如《我的1919》历史剧,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铿锵有力的讲演和他的外交智慧以及爱国热情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所有学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代表在和会上为国家的利益据理力争并最终拒绝签字,认清只有中国真正强大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状况。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纲要》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大班授课,一般人数会达到100人以上,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院系,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更谈不上因材施教。“00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能够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减少强行灌输,给他们探索的自由和空间,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情景剧教学法正好顺应了这些需求,可以让学生在思想冲撞思想中大胆提问、大胆表达,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这种生动活泼的互动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平台,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的了解,又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教育效果非常好。例如,学生演的《甲午魂》、《狼牙山五壮士》、《东京审判》、《戴安澜》、《杨开慧》、《毛岸英》、《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等历史情景剧,催人泪下,使学生看到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激发了广大同学的爱国热情。

三、“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运用

“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法首先在大一学生中进行探索,情景剧教学法的实施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情景剧选题阶段。在开课前,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吃透教材,突出重点、难点,选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和学生普遍需要了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励学生自拟选题,自由发挥。

第二,情景剧准备阶段。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就要向学生讲清楚表演时的原则、表演要达到的效果等具体的决定。剧本要求不用过于专业化,只要情节完整,利于学生表演和拍摄,并有简单表演方案即可。

第三,情景剧演出阶段。学生剧本编写完毕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推选合适的角色。学生在课前准备好PPT、旁白、道具、场景布置等。每次理论课讲完后,各组派出一名成员介绍故事背景,随后演员上台表演。每组表演时间为1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在最后点评和讲解,加深學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理论得以提升,让学生通过表演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魅力。

第四,演后反思阶段。课堂表演结束后,演员根据自身的演出情况,同时结合教师的点评,对本次表演进行反思,思考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等。

四、结语

总之,“正能量情景剧”教学法作为《纲要》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努力使《纲要》课更加生动有趣,获得广大学生的真心喜爱。

参考文献:

[1]陈宝生.教育如何改革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17-03-13.

[2]张佩佩.浅析用情景建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的考察[J].世纪桥,2014,(03):24-25.

[3]李莹.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实践与成效[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06):53-56.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