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数学的问题情境
2019-11-11邢莉丽
邢莉丽
【摘 要】 教育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是问题,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还是问题。一是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二是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三是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
【关键词】 反思 教学目标 课堂参与度 高效 问题串
作为每一名一线的教师来说,不仅仅是要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还要有对教材的再处理,对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教育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每节课都应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二是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所讲解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物对平面进行主观的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方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画法;
(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依据以上目标,参考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定向
我设置了两个情境一是图片展示平静的湖面,光滑的地面,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是让学生举出身边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对象能够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出两个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出平面这一抽象的概念, 让学生觉得本应很枯燥的概念也变得生动,简单、有趣,有想进一步听下去的欲望。
(二)自学探究 设疑解疑
在这一环节我是以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串形式设计的。
问题1: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我们能否根据直线的画法,想出平面的画法来?
问题2:哪位同学来画一下你认为的平面?
问题3:直线可以看成是无线个点构成的集合,平面是否可视为点构成的集合?依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你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符号表示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这样设计的意图: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直线入手,简单明了,增加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平面和直线进行类比,让学生明白,只要画出了平面的一部分,并向四周无限扩展即可表示平面,同时让学生动手,体会平面的画法,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的数学素养。对于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我是由学生熟悉的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关系的知识入手,符合学生的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的同类,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接受;而这些集合符号的“读法”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教学中做了必要的重点强调。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发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彼此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互动交流 共享体验
在这一环节,主要介绍的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及难点,即平面的基本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在我的课堂中突出重点有所体现,但对于突破难点,就有点牵强了,原因是由于我在说课及自学探究部分说的还是有些多,致使整个课堂有些前松后紧的感觉,所以到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上没有过多讲解,致使难点突破的不够好,这也是我今后课堂必须注意的问题。这部分一系列问题串的給出和富有梯度的几个思考将本节课的三个公理引入的很自然,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问题1:假设你手中的笔看作是直线,将桌子面或者课本面看成一个平面,动动你的笔,思考怎样才能使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内?(请动手做实验一下)
问题2:将笔放在桌面上,把它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外,那么我们能说此时直线在桌面所在的平面内吗?你能重新调整笔的位置摆出直线和平面没有交点的情形吗?
问题3:你能否摆出笔与桌面只有两个交点的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笔和桌面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可以直观感觉到本应是难以想象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知识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得以生成,水到渠成,而且操作过程易于想象、归纳,同时设置的问题串逐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知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生成,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解决,自然得体。)
教师总结结论,多媒体展示,并板书定理内容从文字,图形,符号三方面加以归纳整理。并督促学生整理笔记,标注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高考一轮复习做好准备,作为将来备考的一手资料。)
问题1:在空间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经过三点、四点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问题2:现实生活中的照相机,测量仪等器材的支架一般都做成三脚架,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设计意图:以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作用,同时让学生归纳结论的,得出公理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公理的形成和归纳过程,学生经历了直观感知、合理的思考,达到了对公理的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深化了对公理2的进一步的理解。)
问题1:借助于你手中的课本和桌面,你能否摆出两个平面没有交点的情形吗?
(设计意图:将平面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简化成课桌面和课本面的关系,降低知识的难度。)
问题2:两个平面是否有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吗?两个呢?三个呢?你能把你得到的结论用自己的话整理出来吗?(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借助身边的可利用的实物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积极思考,形成思维,达到将知识吸收内化的目的。)
路漫漫兮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