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感恩情怀》

2019-11-11王华

考试周刊 2019年7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感恩当代

摘 要:当代“中小学”学生以《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感恩情怀》指出:在校学习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面对人们重物质、轻精神导致一些学生不懂感恩弊端倾向中,呼吁人文素质的精神复苏,提倡人文素质教育得到重视,注重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呼吁学校增加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迫切内容。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去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存有感恩之心,使学生对感恩教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感恩;良好习惯

一、 前言

感恩情怀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既符合世界潮流,又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它是学校综合教育里面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家庭教育属于学生综合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各类德才兼备的学生。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培养有学有素的社会人才,无论家庭与学校,都要重视学生德、才、兼、备的培养及加强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学校、家庭教学的艰巨任务。换言之,在注重抓中、小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同时重视推进学生人文素质下的感恩情怀,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学会报答父母、报答社会、报答学校,如何在保证学生牢固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在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出一点建议,能使学生初步达到综合素质提高与改善。

二、 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意义

(一) 人文素质,通俗讲就是人性教养与修养

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重点说明了一个人言行举止表现出行为态度,俗话说:有才无德成不了大器,德才兼备才是人杰。由此可见,加强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个人的素质好,或者不好,通常的说法,看他是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考察一个人的素质,除了种种课程及教育措施,还要看他的家庭出身、师承关系等,如果更广泛的说,就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就会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它是要通过人文教育和熏陶才能养成好的品行,最终达到有一颗感恩情怀。但是,近现代,由于社会与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时给人们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人们陶醉于物质享乐之中。随之有些学生理性丧失与道德滑坡現象出现波动,使现代一些学生更多缺失人性、人品、人情的味道。如:偷窃、打骂父母失去人性的道德现象大大存在。事实告诉我们,中、小学学生不光要学好文化理论、专业技能知识,缺少了人文素质教育是万万不可能的。21世纪,我们必须着力培养中、小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且提倡要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化学生心灵,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文化、懂礼貌、有人文素养、懂感恩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人才。

(二) 在注重文化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做人,人格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真正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区分美、丑、健全身心、和谐个性,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基础,再通过学校与家庭环境由此向情、意、行转化,从而达到人文素质的强化教育。

三、 当代“中、小学”感恩情怀要从习惯开始

(一)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感恩情怀教育、孝敬之道教育等,要让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感谢父母之恩,懂得感谢老师教育之恩。长期以来,由于有一些学校、家庭重学习,而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现象,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校园现象,总会看到身边一些学生对待父母、对待老师上的对立情绪出现,如:我当时还兼任学生处工作时,碰见一件对我印象深刻一件事,音乐二年级的男同学,要和同学过生日,硬要妈妈掏300块钱,请同学到外边吃饭。家长不同意,觉得浪费,这位学生就在校园里和母亲对骂,造成校园里的负面影响,经过学校老师教育,学生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学生这种行为与父母们希望感恩情怀具有反差一面,可以看出,学生自私自利跟家庭教育与习惯养成有关系(参考《把握孩子心理》20页)。我是一名艺术专业教师,在一次专业课上,因为学生的基本功有欠缺,留给学生课后练习作业,学生不完成,课堂上批评了这位同学,就在我刚要转身时,看到这位同学用手指我在比划,我当时很气,但还是忍下来,通过以上这两个案例,使我更加体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社会在发展,学生心理也在浮躁,出现更多了自我意思,自由意思,而少了“懂事”“感恩”的观念。

(二) 常言道“没有规矩就成不了方圆”,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变以往不良习气,我想,从“中、小学”开始人文素质教育是关键一课,学校规章不可谓不多,制度不可谓不严,更重要人文教育不可谓不少。事如其人,你每天做的事情就决定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这么简单,不论你是变好还是变坏,都是你日复一日的行动决定的,可见你的日常行为“习惯”真的很重要。参考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应该说,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行动、处世态度与方式。习惯是由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 (1)来自家庭的“习惯”培养,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例如:面对刚刚懂事的孩子,就要来自家庭培养,吃饭时等父母到位了才能自己动筷,有好吃的要先让父母吃,然后自己才可吃,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尊敬父母,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从某种意义说,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

(2)来自“中、小学”的“习惯”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就会牢不可破。”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它可以是用在学习上的,用在健康上的。总之与人相处方面的各种习惯,也可以是大脑思维上的习惯,也可以是为人处事行为方式习惯。因此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教育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后,学校一定要对刚刚入校的小学生就要培养尊师爱幼好习惯作统筹安排,例如:在学校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问话时,学生眼睛要看着老师认真做回应,节假期间,培养学生有问好习惯,下课时要说一声:“老师辛苦了。”等等敬师的言语,这种好习惯从小学开始一直要能够延续到以后的成长,这样可以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2015年3月,我临时做了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刚刚入校的学生,我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文素养教育与要求,前两个月成效不大,有个别学生见到老师还是不说话,跟陌路人一样,在文化课中老师批评时,还有学生跟老师进行反嘴。针对这种现象,我又进行个别学生谈心谈话,经过不断的说服教育,逐步看到了成效,看到大多数学生都朝着好的习惯发展,由此可见: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会起到积极向上作用。

四、 习惯成自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后养成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真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激发学生对寻求学习好习惯、好的思想作风习惯。让学生心理压力得以释放,还有“教育学家普遍把心理学视为教育学的基础之一”(参考《职业教育——原理与应用》第83页)。也就是说要及时分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心理想法及做法,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及生活动态。让“中、小学”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好的习惯,让其成为自然行为,通过学校、家庭的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素质效益,更重要一点是会让好习惯变成自然习惯。

(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都说:“习惯成自然”。很多时候回想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当一种动作重复无数次后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这是我们常见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这种动作久了,也就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这就会成为自然习惯。《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学生学、培养学生“礼貌”待人这一类好的习惯,在习惯中成为自然。

(二) 在人文素质教学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师爱友”的自然习惯,因为这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应该是一大必修课程之一,既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教化智慧,又是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的工具。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情操习惯的形成时期,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行为习惯、自然个性与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自然而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校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公益互助”的自然习惯

无论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公益互助习惯上来说,排队乘车、搀扶老人上车、主动让座等等互助行动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文明的基本标准,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实则对于孩子的培养习惯来说是大事,培养学生好的文明习惯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养成的,也正是每个人的小文明,构筑了家庭、学校、城市自然而然的大文明。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包含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懂得感恩等各个方面所需求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变成自然习惯。良好习惯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反复地做。品性修炼,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助益。《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参考刘墉肯定自己里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所作所为长此以往下去就会有了一种习惯,这种重复的习惯会决定你的性格,你的性格最后会决定你的命运,我们坚信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为“中、小学”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感恩情怀将溢满社会,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承凯.如何把握孩子心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2]黄尧.路漫漫其修远 吾辈正上下求索——《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序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5-10.

作者簡介:

王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感恩当代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