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平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11-11魏梦蝶刘亚洁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魏梦蝶 刘亚洁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创业与学业平衡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各高校和社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当然在校大學生的第一要务还是学习,创业的大学生要平衡好学业与创业,不能顾此失彼,通过对郑州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平衡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创业大学生面临时间分配不当、效率提升困难、精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使创业学生更好的平衡创业和学业,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

伴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同时,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因此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为其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一条道路。

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方针的提出、实施和不断完善,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这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对于在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势必面临创业和学业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也引起了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社会成员的广泛关注。有人以为,创业行为势必增加学生在创业上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分配,与上大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也有人以为,创业属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可以得出直接经验,同时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还有人以为,只要自身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创业和学业是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一)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目的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除了通常所说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财富和地位,得到社会经验以外;有的学生因为空闲时间比较多,于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相关方面的创业,一方面充实了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成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有的学生不想毕业后为别人打工,想自己做老板,由此希望通过在校创业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有的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并且具有创新精神,想通过创业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中资金占了首要位置,资金的筹集是创业开始的第一步,由于在校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很多创业的脚步止于资金不足方面;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经验是创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参加的社会实践比较少,因此得到的社会经验和教训也很少;由于创业最终是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所以社会的接纳、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方针政策给予支持,但由于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更多人坚持学生应将学业放在第一位,而不应该将精力放在风险较大的创业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创业者拥有良好的人脉圈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社会和经济信息,以及成功人士的指点和经验传授。除了以上因素,大学生自主创业也面临创业与学业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当学业与创业二者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会以学业为主,兼顾创业,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坚持学业,放弃创业,这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大多数创业学生并没有因为创业与学业有矛盾了,就放弃其中一方,而是尽可能兼顾两者,因为创业学生为创业做的努力可能并不比学业少,一旦轻易放弃,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角色是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所以兼顾学业与创业、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创业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三、在校创业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平衡问题的探讨

为了该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创新创业小组采用了调查问卷、结构访谈以及专访等方法对本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我主要从问卷调查情况对该问题进行剖析。

本次共收回调查问卷189 份,非创业学生有170份;创业学生有19份,于是我们将这些学生分成了由19名创业学生组成的创业组和由170名非创业学生组成的非创业组两个组别。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成绩、课余学习时间分配、上课出勤率、学习方式、对网络的利用目的、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联系程度等方面。

(一)关于学习时间的比较

我们从在校日常的课余学习时间分配来设计问卷问题,通过对两个小组学习时间分配的比较,既体现出他们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又可以与非创业组比较,从而体现出创业组处理学业与创业之间冲突的方式。

(1)根据图1和图2的比较,我们发现在2h以下的数据区间,创业组学生学习时间所占比例为63.16%,而非创业组学生的比例为76.47%;而在2h及其以上所占比例创业组学生高于非创业组。我们由此认为,在校的课余时间,创业组学生在学习上所用时间总体上要高于非创业组学生。

(2)创业组学生在2~3h区间的比例为31.58%,而非创业组学生在该区间的比例仅为11.76%。另外,在小于2h的区间,创业组学生依然有超过半数的比例。因此得出创业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利用率高和自我管理能力强。

(二)关于学习方式的比较

通过调查学生到课率、对教学方式的喜好以及对网络的利用,来对比出创业学生与非创业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来研究创业同学创业和学业的相互作用。

1.从图3和图4中,我们发现,有26.32%的创业组学生到课率低于90%,而非创业组学生的仅为4.12%,由此可知,创业组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远远差于非创业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业学生因为创业因素,又因时间不合理导致冲突,从而给学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2)图5和图6数据表明,创业组学生和非创业组学生对实践类教学评价都很高,但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非创业组学生比例为34.12%,创业组学生比例仅为15.79%,这体现了创业组学生更喜欢通过实践方式学习而非传统课堂方式。

(3)图7和图8的结果显示,创业组学生将其47.37%将近一半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而非创业组学生只有27.65%;63.53%的非创业组学生将超过一半的上网时间用于消磨时间和网络游戏,而创业组比例为42.11%。说明创业组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效率和质量相对非创业组学生高,也说明了创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

(三)关于学习成绩的比较

通过图9和图10的比较,我们发现创业组学生优秀率为21.05%,非创业者为10.59%,创业者组明显高于非创业者,而非创业组学生的良好率高于创业组学生,总体上,创业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于非创业组。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业并不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二者虽然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冲突,但通过创业学生的协调可以实现二者共赢。

(四)在平衡创业与学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在校创业大学生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平衡创业与学业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创业与学业之间时间分配不当、效率提升困难、精力不足。首先大学里的课余时间虽然比较多,但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和做好规划,那有限的时间只能白白的浪费。对于创业学生来说,课余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创业行为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耽误学习的时间,然而有的创业学生因为时间分配不当,导致通过逃课来创业,由于逃课次数多,影响了学习,也对自身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笔者觉得需要提升效率才能实现。创业学生需要在相同时间比非创业学生多做一些事,这些事或简单或烦琐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因此提升做事效率是创业学生兼顾创业与学业必不可少的手段。最后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创业学生在面对创业中各种问题的同时,还要对学业负责。一些专业的课程安排比较多而且学习难度也比较大,那这些专业的创业学生花费在创业与学业上的精力就更多,也就面临精力不足问题。

四、平衡创业与学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业学生要明确自己创业的目的

不同的创业目的关系着本人将如何对待创业与学业。如果只是想单纯的通过创业实现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会从事其他工作,那么創业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充分准备;如果创业学生不仅把创业作为大学里的副业,还准备作为毕业后的主业,那么他就可以以创业为主,兼顾学业,利用空闲时间考虑公司或团队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做好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同时不断为之学习必要的经商知识。

(二)创业学生要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创业学生相对于非创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搞好学习,还要搞好创业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简单的事情。一方面,创业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和工作进程提前进行规划,尽量减少课程和工作之间的冲突。根据我们对创业学生的访谈记录,当学习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比较果断地放弃学习、上课,用逃课来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也有学生会提前做好规划,如专业课上认真听讲,考查课上选择更重要的事情做;利用课下和早上的空闲时间完成创业工作。因此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在校创业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后还要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遇事不拖延。很多学生在形形色色的大学里,很容易迷失在诱惑极强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上,从而丢了初心,耽搁了需要做的事情。上课时间应该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因为工作而分心,导致课上学习效率低下,课下的工作任务也要及时完成,提高工作效率。不管是学业还是创业方面的任务,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可以给自己定时间期限,在哪个时间段必须把什么事做好,不给自己拖延的时间和机会。

(三)学业与创业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二者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通过对创业者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创业是有帮助的,理论知识的积累是社会实践的基础,而且授课教师们知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创业对学业的影响也是颇大的,创业者比非创业者进入社会更早和更深入,以实践的方式不断摸索学习,对社会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知。学习上,由于思考格局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发言更多会结合实际,联系社会,而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学业为创业积累知识,创业促进学业发展,提供实践,只有正确看待创业与学业的关系,才能实现二者的共存和共赢。

结 语

大学生创业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表现,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开辟一条新道路。创业大学生在平衡学业与创业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汉朝,谭光兴.关于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是否影响学业的调查[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85-90.

[2]上官飞,李淑贤,陈巧清.南昌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2010(Z3):19-21.

[3]叶育旺,杨惠仪,陈斯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224-227.

[4]虞昌亮.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86-88.

[5]朱梦怡.浅谈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J].科技视野,2014(6):117.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