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评价模式研究

2019-11-11仇玉莹熊璠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衔接职业教育

仇玉莹 熊璠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评价模式

引 言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的完善,促成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成为众多教育者共同探讨的话题。职业院校总体分为中职和高职两种,因而将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将从二者之间的衔接评价模式展开了具体探讨。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优势逐渐显现,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被输送到各大企业之中,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中职和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二者之间有着极大的重合部分,基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开始探索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积极寻求人才养成的重要途径,尤其着重强调了评价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促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制约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因素

制约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因素众多,首先,外界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着极大的抵触心理,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还未能形成正确的理解,以至于即使不能去普通高校上课,也不愿意孩子去职业院校,实际上,在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所带来的弊端下,造成了中高等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岌岌可危的现状,并且职业院校就业难度较高,这就使得家长不得不审视职业院校的前景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家长对中高职教育还未能形成有效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二者难以实现发展,尤其是二者之间的衔接任务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目的性,而严重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意识出现断层,而要想实现有效的课程衔接,就需要能够将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他们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为有效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

二、中高职教学评价方法

职业院校的评价方法较多,较为常用的就是,发展阶段评价和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则表现出了漠视的态度,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升出发,做到将发展阶段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的落实,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促成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状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与此同时,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掌握一门优秀的技能,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因此,技能成为评价中职学生的重要指标,需要教师注重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现实进行结合,进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以实现因材施教。

另外对于教学评价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个人能力评价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这就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形成对个人的认知,也能够进行自我的反思。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高职评价时,可以从学生的个人层面出发,将评价权利交予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自主化的評价方式多种多样,它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个人能力的有效认知,以至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取长补短,进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中高职衔接评价方法

(一)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他们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互不干涉,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知识分离,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但是,虽然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之间的教学目标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最为主要的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基于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受众群体的年龄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中职院校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上,而高职则是将职业技能和就业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在教学目标的差异下,对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谓势在必行,因此,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实现就业和技能的有效衔接,而要想实现有效的衔接,对评价方式进行变革十分必要,实际上,不论是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该做到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人才进行合理化的评价。

(二)衔接过程中的评价

中职课程主要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设置的,它更多的则是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训练习活动,因此,在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能够做到从课程设置的多层次出发,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保障评价方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同时,高职院校更多的则是开展拓展实践课程,相较于中职课程,它更多的则是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使得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化评价,进而促成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需求,由此可见,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结 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重叠,都是将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主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十分重要。而要想实现学生对个人的准确认知,促成他们实现高效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地重视评价方式的重要意义,进而选择针对性的评价方式,为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基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评价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5):311-312.

[2]戴汉冬. 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衔接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中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