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掺烧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1魏雅冬
魏雅冬
[关键词]褐煤;探索;实践
引 言
由于近几年煤炭市场的不利形势,我公司积极开展褐煤掺烧工作,争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公司提出采购部分劣质煤、褐煤作为动力燃料发电。入炉煤科学、合理的混配,既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又是保证经济指标提升和全年生产任务完成的基础,为了做好褐煤掺烧工作,我厂根据炉膛燃烧情况,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及炉膛燃烧系统的改造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配煤掺烧方案,为掺烧褐煤提供参考依据.
一、锅炉设备及参数
我厂1、2号锅炉均由哈锅设计及制造,型号为HG-1025/17.5-YM36型,设计蒸发量为1025t/h,设计效率为93.579%。每台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五台MPS170HP-II型中速磨煤机,炉膛四角布置角式煤粉燃烧器,切圆燃烧,燃烧器最大摆动角度为±30°。在燃烧器一二层、二三层、四五层之间布置有三层机械雾化油枪,一层燃烧器设有微油点火装置。设计工况下4台磨煤机运行,1台磨煤机备用。燃用设计煤种MCR工况下消耗原煤:141.2t/h;炉膛截面热负荷qa:4.667MW/m2;容积热负荷qv:108.35KW/m3;燃烧器区域面积热负荷qbw:1647kW/m2。
二、 褐煤性质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褐煤水分大(>40%),挥发成分高(>40%),发热量低(<12.56MJ/kg(3000Kcal/kg),含游离腐植酸。空气中易风化碎裂,燃点低(27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不易储存和远运。储存超过两个月就易发火自燃,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m。主要用于发电厂的燃料,也可作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净化污水和回收金属等。褐煤通常分为两种:土状褐煤(browncoal),质地疏松而较软;暗色褐煤(lignite),质地致密而较硬。可直接用作家庭燃料、工业热源燃料及发电的燃料,也可用作气化、低温干馏等的原料。
三、 掺烧褐煤对机组的影响
掺烧褐煤后,入炉煤质远低于设计煤种,对锅炉着火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由于褐煤挥发分高,水分高,灰分小,燃烧切圆不稳定;同时燃用褐煤时,通常负荷都低,也会造成燃烧不稳定现象,使燃烧工况恶化。
由于褐煤属于高水分、高挥发分煤种,易燃烧,掺烧褐煤时,会使对应喷燃器着火提前,造成燃烧器烧损。由于其灰熔点经过测试在1050℃,具有较强结焦特性会使该喷燃器区域结焦严重,吸热量减少,其他区域吸热量增加,影响锅炉水冷壁安全。褐煤属于高挥发分、高水分褐煤,容易引发制粉系统爆炸;水分高特性容易造成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不足,磨煤机出口温度降低,粉管积粉堵塞引起积粉自燃;未堵塞粉管对应的燃烧器出力增大,造成局部热负荷过高,结焦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掺烧褐煤对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也有很大的影响,使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周期变短。主要表现在制粉系统的连续长周期运行没有停备时间、一次风管磨损加剧、喷口附近有严重的烧损现象、受热面磨损增大等方面,给机组稳定运行带了一定困难。这些都是掺烧褐煤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在配煤掺烧工作中不断地挖掘和总结经验。
四、解决方案
(一)想要保证燃烧稳定安全,掺配混合的均匀性至关重要
配煤掺烧分两种方式,炉前掺配和炉内掺配。炉前掺配:是指不同煤种在卸煤或上煤过程中进行混配,在进入磨煤机前已基本混合均匀。炉内掺配:是指两种煤在不同磨煤机分别磨制后在炉内燃烧过程中进行混合,主要通过按煤种分仓上煤来实现。其优缺点如下。
炉前掺配优点:(1)掺配煤操作简单;(2)制粉系统安全性相对较高;(3)炉内燃烧均衡。
缺点:(1)机组的热态启動耗油量较高,不能进行小油枪或等离子点火改造;(2)炉内燃烧过程中存在“抢风”现象,易造成燃烧不完全;(3)工作量较大。
炉内掺配优点:(1)机组运行中有1台或2台磨煤机磨制烟煤,利于机组热态启动;(2)制粉系统煤粉细度、磨出口温度可分别控制;(3)燃烧初期分别燃烧,不存在抢风现象。
缺点:(1)分磨掺烧方式时,炉内温度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反而影响煤粉燃尽;影响火焰稳定性;(2)当掺配的烟煤挥发份较高时,制粉系统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做好防止制粉系统爆炸、自燃的措施。
(二)调整燃烧时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合理组合磨煤机运行方式,采取鼓腰配风、束腰配煤的燃烧方式。将中部的二次风适当的开大、适当减少中部给煤机给煤量。降低燃烧器区域温度。
(3)通过风量调整,降低火焰中心,达到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的目的。
(3)炉上部燃烬风尽量不开,以减少炉膛上部还原性气体,减少炉膛结焦的概率。
(4)任何情况下不允许超参数运行,经常检查漏风情况。
(5)掺烧褐煤的磨煤机对应一次风喷口周界风门开度不得低于30%。
(6)发现锅炉结焦,根据负荷情况,值长通知燃料更改配煤比,同时降低负荷运行。
通过以上掺烧试验表明,采用分磨、隔层燃烧器炉内混配运行方式在防止炉内结焦方面优于炉外掺混方式,采用分磨掺混后,未发生严重结焦现象。并建议应缩短磨煤机检修周期。检修时加强对磨辊、一次风管道、分离器等内部检查。
结 语
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开展配煤工作,优化燃煤结构,确保配煤掺烧不影响发电任务的完成的前提下,降低燃料成本,力争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