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核心素养时代进发
2019-11-11张剑光常启武
张剑光 常启武
郑州市金水区作为河南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自2001年至今,走过了18年的课改之路,也是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之路,展现出一幅学校课程发展的全新图景——
2003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中小学起步;
2010年,明确提出建设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促进校本课程在区域层面的全面、深入和均衡发展;
2013年,区教体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规划的意见》,要求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规划,全面服务学生能力发展;
2017年,实施“金水区课程品质提升研究与实践”项目,20所学校成为项目实验学校,从课程规划、特色学科建设、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区域课程建设走向深度变革;
2019年,“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成为全区学校继续探索与实践的核心点……
纵观金水区18年的课程建设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金水区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开启全区课程建设。学校教师基于学生需求、兴趣、个性、潜能发展,自主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第二阶段,区域课程建设的深度变革。学校课程建设从“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学校课程”建设,以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眼光关注学校的所有课程,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整体实施:全面提高区域育人水平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有小学50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幼儿园6所,教育发展备受社会关注。18年的课改层层推进,坚定了金水人迈向成功的决心和信心。
如何促进区域内校本课程全面、深入和均衡发展?区教体局首先明确了实施路径:自上而下的区域行政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学校、教师的主动推进相结合,在“区域+学校、制度+行动”双向共进思想指导下,构建“三三三”模式,以“九大策略”形成区域教育合力,推动区域校本课程的整体发展。
建立“三项机制”,即“三级”管理机制、“研学培”一体研修机制、“区校师”联动运行机制。通过“统筹管理+专业引领+能力提升+智慧分享”,力促区域学校校本课程向前发展。
开展“三项活动”。一是“专题+问题”互助式教研,让教研“接地气”。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走进学校”系列研讨活动,变“静态思辨式”教学研讨为“动态实战式”,形成“基于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三步流程。二是“课堂教学+基本功”展评,让成长“看得见”。通过金水区“希望杯”和“金硕杯”课堂教学展评、金水区品牌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磨课、研讨中掌握校本课程实施的特性,促进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三是“课程实施+学生学业”质量分析,让学习“真发生”。金水区将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体系,学习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与发展,指向学生的自主成长。
与此同时,区教体局积极打造校本课程实验基地、区域品牌校本课程评比、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三个平台”,将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由校到学区,由城区中心校到乡镇学校,逐步推及全区学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均衡发展。
目前,该区已有2所区级、2所市级校本课程建设基地校;2017年,该区又被批准为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单位,20所学校成为该联盟单位的实验校。区里先后将150门课程确定为“金水区品牌校本课程”,提供课程建设基金200余万元。同时,区教体局还积极完善校内网络平台建设,开放学校网上选课系统,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未来教室,为优质课程的推介与资源共享开辟新的途径,满足更多学生和教师的学习需求。
区域整体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历程记录着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成长,使学生的兴趣、个性、潜能得以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体验了“我的课程我做主”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每一位教师经历了课程品质提升的艰辛和蜕变,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多元化,职业幸福感明显提升,品牌校本课程凸显出学校特色。
深度推进:迈向3.0学校课程变革
金水区的课程建设在新的时代又该如何发展?通过对调研内容的整理分析,区教体局发现,学校对教育的理解缺少哲学思考,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融合不足,三级课程内容缺少有机的联系和呼应。他们基于此提出:金水区学校课程建设从“校本课程”建设走向“本校课程”建设。虽是一个词序的变化,却是学校课程观念的转变,开启了金水区课程建设的深度变革。
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区教体局重点实施了金水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金水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金水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金水区“放权赋责”评价改革项目。这四个项目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从学校课程的统整、教师课程领导力、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融入、学习质量评价,整体提升学校对课程规划、实施、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形成区域课程改革的新体制,全方位助力课程品质的提升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他们在区域层面出台了两个政策性文件:《金水区教体局关于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品质的实施意见》和《金水区教体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学校后续课程建设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方法指导。
其中,金水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是依据金水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从2017年7月开始,在上海教科院杨四耕教授和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的引领、指导下,有序、有效地开展研究与实践的。该项目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学校文化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指南、学校课程实施、教師课程领导和特色学科建设。以“联合调研—研究引领—过程指导—决策参与—信息共享”的共建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实现“问题聚焦+创新驱动+活动推进+成果提炼”的项目推进经验。
三年多来,专家团队每月走访一次学校,学校、教师在与专家的交流、碰撞中,思索着、改变着;教体局面向全区开展了3次课程建设成果汇报交流活动,20所学校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逐一介绍学校课程规划,并进行学科课程建设成果展示。
凸显价值: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十年磨一剑,寒催梅花香。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度推进,诸多疑惑和问题在不断的思辨中得以解决,课程意识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正在被唤醒,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始走向“本校课程”建设,教师从“学科表层”开始走向“学科深层”。课程意识的唤醒,使得学科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能够实现真正的联结,教师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课程规划、学科课程建设方案基本形成。
目前,20所项目实验学校课程规划结构完整,教育哲学、课程理念与课程模式基本明确,课程目标架构体现一致性,课程逻辑架构明晰,学校课程图谱逐渐形成,课程实施路径呈现多样性。项目实验学校在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炼并确立自己的学科课程哲学、理念、目标。
优胜路小学以“健康活力,充实生命”为体育学科课程哲学,提出“让强健的身体与完善的人格同塑”的学科课程理念,建构了学校“活力体育”课程群,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成长。
黄河路二小提出以“童真语文”为核心的语文学科理念,建构语文学科课程群。“童真语文”以国家统编教材为教学媒介,不折不扣执行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则依托学校特色资源和教师、学生的实际,设置有经典诵读、识字与写字、阅读品味、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综合性学习六大类。
纬五路第一小学以“循着语文的美好,感受生活的诗意”为语文课程理念,以“诗意语文”为课程哲学,构建学科课程群。
沙口路小学数学学科以“经纬数学”为核心理念,建构课程群图谱。“经纬数学”基础性课程主要以国家教材为教学媒介,深入落实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主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依托数学四大领域,设置“玩”数学、“做”数学、“读”数学三大类别。
七十六中以“学习地理知晓万物,运用地理助力生活”为地理学科课程建设的哲学依据,打造“锦绣地理”课程,建构学科课程群。
区第一幼儿园开发了园本健体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三动健体”的园本课程。
基于学科开展的“微项目”,让学生的学习正逐步走向学科深处。如文化路一小研发实施的“年历”“安全出行”“外卖来了”“上夜班的神秘动物”“起跑线”等“微项目”,紧密结合核心知识点来设计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一两个课时内完成,促进了知识建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水区课程深度变革是在完成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学科课程建设,再将目光聚焦到学科文化建设、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课堂教学变革上,从单一的教科书走向丰富的课程资源,从教师理解的课程回归学生经验的课程,走向以学习为本的学校课程建设,構建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生活,实现学科课程实践品质的大提升。”金水区教体局局长李正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