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9-11-11马兴祥殷欣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马兴祥 殷欣琪

摘要:中非之间空间距离遥远,文化差异明显,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表现在对学校学习及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个人身处异域文化远离母体文化所造成的身心不适应等三个主要方面。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他们在中国的跨文化学习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既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又能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非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加深中非友谊。

关键词: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9)03-0010-06

进入21世纪后,中非交往愈发密切。2018年9月,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标志着中非友好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与非洲在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也更加深入。在中非友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并选择到中国留学。然而在非洲留学生来华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文化不适应的现象。

目前我国学者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有一定规模,研究者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此类调查普遍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一般涉及某专业、某国家或地区、某学校、某学历层次等几类,其中以某国家或地区作为调查对象的居多,且集中于日、韩、中南亚等亚洲国家或地区,将非洲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不多。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仅有35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社会文化、心理、生活、媒体等多个方面。[1]在研究角度上,国外学者沃德的文化适应模型将跨文化适应分为两个方面:社会文化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2]我国研究者将这一模式进行了补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国辉,他从学术适应、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三个维度论述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3]在针对留学生问题采取的策略上,多数学者都会简单提出大致的解决方法,如留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适应能力、政府要对留学生给予足够的帮助与支持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同质化严重、针对性不够、实践性差的问题。

一、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分析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某高校全体来华非洲留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学校生活的适应情况;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适应情况及留学生个人身心适应情况几个方面,主要采用量表的方式对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进行分析。调查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为88.9%,其中男生22人,占比55%,女生18人,占比45%。在年龄方面,21~23岁居多,占47.5%,专业来自经济类专业和语言类专业两大方面,以国际贸易和国际汉语为主。留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能够使研究更具深度。本调查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非洲留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来学校之后在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共访谈非洲留学生13人。

(一)学习与学校生活适应情况

图1反映了非洲留学生在学习与学校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在学习与校园生活方面,非洲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仪容仪表、评分、上课方式等方面最为满意,这几方面的平均分在4分以上,他们认为中国的教师态度良好、耐心细致且方法较为得当,说明在教学方面,学生对教师满意程度较高。但与此相比,非洲留学生对学校的硬件及配套设施方面满意程度较低,平均分在4分以下,基本都低于整体平均分,只有在图书馆的设施与使用方面高于平均分。首先,非洲留学生最不满意的集中在学校食堂方面,学校食堂的口味、环境及价格的平均分均低于整体满意度平均值。在与非洲留学生访谈的过程中,有9名留学生均认为食堂的饭菜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没有考虑到宗教忌口的问题,清真食堂只有一个且面积较小、卫生较差、口味偏重、价格参差不齐,且有6位留学生反映食堂的饭菜曾令自己感到肠胃不适。其次,非洲留学生对宿舍硬件条件与环境的满意度也小于平均值。在访谈中,部分留学生表示留学生宿舍的设施虽然较为齐全,但是设备质量偏差,损坏率高。有人认为宿舍较吵,隔音差,影响休息质量。再次,非洲留学生对学校网站的建设也不甚满意,访谈中,部分非洲留学生反映学校网站没有本国语言甚至英文的版本,存在看不懂、信息不好寻找的现象。

在对学习及学校生活适应的困难程度上,量表平均分为2.98,平均分越高,困难程度越大,说明在学习及学校生活的适应方面,非洲留学生普遍认为困难程度一般,因此在学习与学校生活方面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尚可以适应。

图2反映了非洲留学生在学习与学校生活方面困难程度的具体情况。在学习方面,非洲留学生认为有难度的是按时完成课下作业和坚持按时上课,这与非洲学生的时间观念有关。有的留学生表示学校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日常交流问题不大,但是有关学术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有时甚至不知该交流什么。在学校生活方面,与其他外国留学生交朋友和与中国学生交朋友的困难程度形成了对比。在访谈中,非洲留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如中国的老年人热情,难以成为长期、交心的朋友。

(二)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适应情况

在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适应方面,对社会文化与生活的满意程度量表中,总体平均分为3.3,低于对学习与学校生活的满意度,说明非洲留学生在社会文化与生活方面不如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满意,存在明显的不习惯问题。

令非洲留学生最满意的是治安情况,该项平均分为3.8,在访谈中,接近全部的非洲留学生认为中国的治安情况很好,晚上也有警察巡逻,令他(她)们感到非常安心。只有一位留学生表示曾在晚上见到过斗殴事件,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此外,非洲留学生对当地人对待留学生的态度、交通秩序、社会秩序、排队情况、公共设施与方便度也都比较满意。留学生最不满意的是公共厕所的环境与卫生状况。这一项的平均值只有2.33。令非洲留学生感到不太满意的还有医疗水平与方便程度以及办事人员的态度(见图3)。

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困难程度量表中,总体平均分为3.11,高于学习与学校生活困难程度量表的平均分,说明非洲留学生感到社会文化与生活更难适应,融入当地文化与生活不易。图4中,非洲留学生感到比较容易的集中于社交方面,如运用社交软件、与同性或异性交朋友、参加社交活动和聚会、与其他国家的朋友谈心等方面均低于平均分。他们认为与其他国家的朋友谈心比与中国学生交朋友更加容易,该项平均分为2.35。非洲留学生还认为运用社交软件较容易,该项平均分为2.58。在访谈中,有半数非洲留学生认为微信、微博等不仅于其交流有益,也能方便他们分享生活,而且使用容易,设有英语版。

非洲留學生感到难易程度尚可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如自觉排队、习惯住宿环境、观看电影与电视剧、购物时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适应网络环境、使用交通工具等。近半数非洲留学生在访谈中表示,随着淘宝等中国购物新方式的流行,他们买东西比在自己本国方便得多。与此相比,熟悉当地道路、适应当地气候、找到喜欢吃的美食、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坦然面对令自己感到不适的人等方面的困难程度均高于平均值。非洲留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是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在这一方面,几乎所有选项的平均值均高于整体平均值。观看综艺节目、阅读图书与报纸、浏览网站、从当地角度看待文化、理解规则制度、理解汉语的内在含义(双关等)等对于非洲留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以看出,非洲留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慢慢接受在中国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但对中国社会文化中较为深层次的内容理解较困难。

(三)身心适应情况

笔者对留学生的身心适应情况进行了测评,该选项的符合程度越高,在身心方面越不适应。非洲留学生的整体平均分为2.92,这说明非洲留学生在身心方面适应程度尚可,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图5展示了非洲留学生在身心适应方面的详细情况。非洲留学生在“经常想家”“想结束在中国的学习”“尽早回国”“对未来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感到自己可有可无”“没有存在感”几个选项上,认为自己的符合程度较低,说明留学生对在中国的学习有一定的信心与动力,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认为受到了过多的排挤与轻视。

非洲留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身体水平下降,不少留学生认为来中国后自己的饭量减少、体重减轻、感到疲劳,在量表中这三部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43、3.08与3.33,说明问题较为明显。这可能与中国的气候与饮食有关,当然与非洲留学生来中国之后对学校、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也密不可分。在心理方面,非洲留学生常见的不适应情况为:感觉到情绪沮丧郁闷,有想哭的冲动、在每日清晨心情最好、对自己平常喜欢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这几部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1、3.15与3.13。这说明非洲留学生在离开本国文化环境后,情绪调节能力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在访谈中,非洲留学生大多反映他们来到中国后在身体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且随时间的推移,有些留学生的身体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变差的趋势。在心理方面,留学生反映自己比在本国时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且时间越长情绪问题越严重,但自己也有心情很好的时候。

由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现状来看,目前我校的非洲留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在学习与学校生活方面,非洲留学生认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都有改进的余地。此外,非洲留学生存在与中国学生交流不顺畅,按时、守时上课与完成作业,接受中国特色文化课比较困难的情况。在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方面,他们整体不适应情况更明显,尤其是对公共卫生、医疗水平与方便度、公务人员对留学生的态度不太满意,他们不熟悉当地周围道路状况,不习惯本地气候、不容易找到喜欢吃的美食、离开家人独自生活比较困难,最困难的是对中国社会与文化难有较深入的理解,比如理解规则制度、读书看报、了解中国语言的深层含义等。在身心适应方面,非洲留学生存在一些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问题。

二、非洲留学生不适应问题的跨文化原因分析

根据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可知,文化上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原因[4]。非洲留学生之所以在接触中国文化时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是因为中非文化间具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表2,中国在权力距离、个体主义倾向、阳刚气质倾向、不确定性规避程度和长期导向方面与非洲均有较大差异。其中权力距离、阳刚气质倾向与长期导向指数方面中国与非洲差异很大,这表明了非洲留学生的不适应情况发生的合理性[5]。

具体而言,非洲国家的社会等级的差异没有中国的社会等级差异大,这导致有些非洲留学生不适应中国的社会等级观念。在学校内,教师近年来对留学生教学更加注重平等交流,但在社会生活中,留学生会出现不理解中国较为严格的社会规章与规则的现象。

中国人与非洲人看待时间的不同也导致了非洲留学生对按时上课与按时完成作业的不适应。非洲生活节奏很慢,不看重时间。肯尼亚学者约翰·姆必蒂在他的著作《非洲宗教与哲学》中认为,在非洲人的传统生活中,时间是由发生过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和立刻要发生的事情构成的,那些尚未发生或不可能马上发生的事情,都归属于“无时间”一类。[6]非洲对于时间的概念较为淡漠与模糊,认为凡事不可过急,要慢慢来。所以,对于尚未发生的、安排在未来的上课或者完成作业一类的事情,非洲留学生会把它归属于无时间的一类,不会完全地按照在将来规定好的时间进行。

此外,中国是处于高语境国家,非洲受欧美影响,有些地方偏向于低语境国家。[7]这导致中国学生与非洲学生因为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较为含蓄与内敛,不直接的个性使得非洲学生误认为中国学生不够真诚,有距离感。

关于留学生对于食物与气候的不适应这一问题上,主要是由于中国与非洲的自然地理条件有较大差异,非洲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季节变化不明显、降雨也较少,气候更加干燥。因为气候以及地理条件的原因,非洲的饮食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以人数较多的赞比亚留学生来说,赞比亚人饮食较为清淡,喜甜,不喜多油,这与中国较为重口、多油多盐的传统饮食也差距较大,所以初来中国大多不足两年的非洲留学生自然会出现对气候、饮食的不适应。

三、具体解决对策

针对来华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不适应诸问题,从跨文化传播实践角度,可以有如下几个具体的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以及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学校针对非洲留学生的饮食情况,应加强饮食多样化的设计和建设,在食材、口味方面提供尽量多的选择性,针对他们的宗教问题,还应考虑饮食中的宗教禁忌问题。图书馆的系统设施,可以考虑采取双语版,或者设置一定数量的英文设备和系统,查询设备最好能够具有可以转换成包括非洲国家母语的多种语言的可能性。在图书方面,多储备一些简单易懂的、面向国外学生的、能使留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书籍,甚至可以开辟一块专门的区域,使留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充实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将学校的道路标识、告示牌、通知栏等设为中英双语,方便留学生尽快、充分熟悉校园环境,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陌生感,从而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和情绪上的不安。

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此外,将学校附近的道路标识、公交站牌、公交站点等均设置成中英双语版,为他们提供英文版的中国地图,这不仅仅能够让非洲留学生更好地适应近距离环境,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在中国更好地生活,从而提升中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第二,开展中国文化的集中培训。来华之后,正式进入学习阶段之前,可对非洲留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文化的短期集中培训,时间设定为两周或一个月,不一定使用汉语,目的是让他们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熟悉相关的制度规则、法律、习俗,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在中国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培训和训练,这些内容都能够极大减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不适应,避免文化休克现象的发生,从而尽快进入在中国的系统学习阶段。

第三,对非洲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留学生的心理建设十分重要。学校要重視非洲留学生的心理状况,可定期了解留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及时解决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设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处,想方设法对留学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令留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留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应定期开展留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导留学生提高适应的主动性,主要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接纳中国文化,而不应一味地排斥。可以在过好学校生活的同时多去参加社会活动,在遇到与自己国家文化出现冲突的情况时要采取包容接受的态度,不要过于冲动,可以耐心地解释非洲国家的风俗文化,避免误会与冲突的发生。

第四,采取措施加强中非学生交流与沟通。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交流存在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中国学生英语表达不流畅,非洲留学生中文水平也有限,导致交流时容易造成严重的沟通障碍。学校可以采取建立中非交流角的措施,让中非学生定期进行交流,鼓励非洲留学生、中国学生进行语言上的相互帮助。在交流中,非洲留学生可以提高中文水平,中国学生也能加强英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日,鼓励非洲学生向中国学生介绍本国、本民族的风俗,使中国学生对非洲的文化有所了解,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学校中的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也可以向非洲留学生敞开大门,使两国学生相互了解,互相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静.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6(13):36-37+45.

[2]Ward C,Landis D,B hagatks.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training[M].Thousand Oaks,CA:Sage,1996:124-147.

[3]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1.

[4]Berry J W.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J].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7,38(3):403-409.

[5]龙霞,熊丽君.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下的中非教育思维差异[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5):66-69.

[6]Mbiti John S. Religion et philosophie africaine[M].CIT(Yaoudé),1972:29-32.

[7]【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武玲玲

Abstract: There is space distanc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frica, African students in China will inevitably appear som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which include does not adapt the school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 does not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and don't adapt to the Chinese way of life caused by individuals in a foreign land culture away from the mother culture, etc the three main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status, we can have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ross-cultural learning in China,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so that they can not only get better learning effects, but also better spread Chinese culture,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African countries, and deepen China-Africa friendship.

Key words: Africa, overseas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cultural transmiss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