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实录

2019-11-11谭明典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司空司空见惯问号

谭明典

课前谈话:

师:(师书:真理)同学们知道真理的意思吗?(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师:真理,正确的道理,即人们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道理。例如: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

师: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

师:有人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十课的课题也是一个真理。你的想法呢?请同学们静息,我们待会儿上课了再讨论。(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读课题,释课题,疑课题

师:上课!(起立!)同学好!(老师好!)请坐!

师:请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叶永烈说这句话是一个真理,你又想说什么呢?(生汇报)

生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2: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

生3: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百是个虚数。如: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意思是说——你一定放心,你绝对放心。再读!

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读书先读题,再想想、问问,再读讀。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1.读准字音,(先开火车读,有读错的请生教读,再齐读。)通过预习,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了?

师: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1: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2: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3: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师:请听:(出示微视频)(“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成语,你们不要司空见惯。要查一查它有什么典故吗?出自于什么地方呢?你会把成语理解更为透彻。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也让你们像司空官李绅那样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生: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

师:你能给“司空见惯”找几个近义词吗?

生: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2.交流:你能选用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对课文内容不太熟悉的准许看书)

三、读文本,初识真理含义

师:请读课文,你发现除了题目中的语句,还有哪些语句直接向我们描述了问号和真理之间的关系?

1.学生答,师随机出示语句:

生1: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课件出示)

生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课件出示)

生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读句子,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几句话都解释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真理的含义。请大家轻轻的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几话,第一时间想起,记得最清晰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

师小结:是的,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才能打破沙锅发现真理。那么作者如何把“?”拉直变成“!”呢?(板书:? !)

四、学习围绕观点,重点突出叙事的写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作者通过哪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洗澡水的旋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师:你们咋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三件事呢?

生:因为在课文第六自然段已经帮我们总结好了三个事例。

师:(竖大拇指)你们这便宜捡的太好了,节省了时间,真会读书!

师:课文就是通过这3个具体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

2.想一想这些事例中的“?”“!”分别是什么?用“——”和“~~”划出来。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出示)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谢皮罗 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波义耳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奥地利医生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五、总结收官

同学们,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举例。这是不是说明科学的发明、创造是不是就很简单呢?数学家华罗庚又是怎样说的呢?我们下节课在学习。

猜你喜欢

司空司空见惯问号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的创变
司空见惯
填空格
天上掉下个大问号
问号处是什么等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