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下学生的转变及应对措施

2019-11-11曾星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权威性权威改革

曾星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主席更是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令人深刻发省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个中国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論,是当代教师和教育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教育继往开来,教育改革层层推进。而这样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行为也随着课改发生了一些历史性的转变,现就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一、教师权威性减弱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大国,过去尊师重道的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因而教师对于学生是有绝对权威性的,这维护了教学的威严,但也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专制”和一言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逐渐趋向于创新、民主和公平,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由意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有一定的评价机制。这一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双方之间的权威鸿沟正在缩短。

这一变化从表面上看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但从根本上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挑战,进一步实现教学相长。学生除了被动学习知识,存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下,也会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失去传统文化盔甲的保护时,破壳重造新型教师权威。

这就要求教师在师生建立人格平等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肯定,重构教师的新型权威。

二、课程较多、难以兼顾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中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同时,中学也是学生接触各类基础学科的重要时间。也就意味着,在十余种不同科目中,学生需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知识归纳,对所有科目进行掌握。这对于十多岁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吃力的,因此出现了不少偏科学生甚至是是偏才。

当然,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教育机制上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原始招生制度,在浙江、上海等地试行高考学业水平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高考两次取最高分的测试机制。以及今年“3+3”高考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这些教育体制的改革,精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提升了学习的质量。

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党和社会都对教育愈加重视,国情民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民教师更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寻求符合现今教育的方式方法,一起践行教育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权威性权威改革
民主的悖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改革”就是涨价吗?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