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 练习课设计策略

2019-11-09李淑怡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练习课设计策略思维能力

李淑怡

摘 要: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课程中练习课的作用不可估量,它是以巩固知识、训练为核心,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技能和技巧的一种课型,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提出了基于思维能力培养提高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练习课;设计策略

练习课的正确开展,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练习课设计时应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深刻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练习题组设计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梳理知识、拓宽思路,逐步提高思维能力。重视展示练习的过程,提供学生探索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优化思想方法,从而彰显习题的思维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设计。

一、以练促忆——练忆结合,旧知再现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在课开始时,要让本节课的练习目标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相结合,通过题组的呈现,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再现,从而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有余数的除法”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现调整为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不再借助具体的操作,而是借助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并学会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

在学生学习后,笔者给二年级的45位学生设计了两组练习,情况如下表:

从练习情况反映,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总体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计算的速度较慢,说明试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基于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课的教学中,本课时需要练的是:1. 熟练试商方法;2. 熟练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旨在通过练习,让学生实现从“认识技能”到“形成技能”的跨越。要完成这个跨越,唤醒学生的记忆尤为重要。从“括号里面最大能填几”引入,与除法竖式比较,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思路与想商的思路是一致的,先找口诀,再找最接近的,且要小于被除数的,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步骤。

二、以练促深——知识深化,形成技能

新课标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数学教材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数学知识,用习题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解题的技能技巧。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练习。设计中讲求科学性、层次性、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使练习真正为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服务。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思维就好比捕鱼之技、点金之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认知的重新审视,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产生极有效的强化作用。

三、以练促用——学以致用,思维提升

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升思维。

为了显示数学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发现数学问题。在设计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练习)”时,练习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练习,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是互相联系的,这样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设计练习必须从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如:九言詩、魔方,都是关于9的口诀的实际应用。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更加明确,更加感兴趣。

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也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以练促伸——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拓展练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探索规律、融会贯通、训练思维的目的。它思维含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数学拓展练习有以下三层含义:(1)内容具有综合性。拓展练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学习内容,而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综合设计;(2)形式具有多样性。拓展练习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形式多样、新型生动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3)思维具有开放性。拓展练习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拓展练习,能够加强思维训练。拓展练习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激活学生思路,充分调动内部的智力活动,让学生能从不同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初步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设计少量既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但具有一定思维灵活性的题目。拓展方向的选择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和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培养其创造力。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课设计策略还要做到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性。教师要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练习形式有口算、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游戏活动、实践运用等。书面作业练习又有模仿型、同类变式对比式、一题多变等。同时练习课要有趣味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控性较差,多数时候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为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易无所谓,容易心不在焉、纪律松散。因此,教师应有意设置吸引学生的素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情境。比如,题目书写时可将重点、难点处的颜色鲜艳点,呈现方式也可丰富一些,可化静为动,可分步出示,也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情节。这样既组织了教学,又使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练习中去,实现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长知识、“玩”中增长才干,收到较为理想的练习效果。

五、结语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课设计策略还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体现层次性。同时,练习题组必须要面向全体、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让每一个学生都练有所获。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切实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让“盲练”走开,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练习课设计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项对策探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一堂练习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