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刍议

2019-11-08李云芳

求知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摘 要: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朗读教学不仅能够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而且在培养小学生语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设置朗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13-02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文讲解多于课文朗读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讲问教学”充斥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各种发问,学生各式回答,教师讲得多,学生却读得少,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4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往往是走过场。在日常教学中,观察一些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当一部分学生将课文读完后,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还在努力地读着课文,此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停止读课文,马上进入课文的讲解阶段,朗读只是课文教学的过渡环节,甚至沦为课文内容学习的附属。

2.朗读训练形式大于内容

在大力提倡朗读教学后,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格外重视朗读训练: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课外让家长监督学生反复朗读。这种片面追求“多读”的朗读训练实际上效果不显著。此外,在现今的朗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比如,男女搭配读,小组赛读,分角色读等。以上这些朗读训练,教师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看起来非常热闹的朗读训练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这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实质只是无效的朗读训练。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分析

1.诗歌的朗读教学设置

诗歌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类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文本类型主要包括古诗词、儿歌和儿童诗三种。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选用了很多诗歌体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诗歌朗读教学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有节奏地阅读,深化学生对诗歌的认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节奏进行朗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按节奏进行朗读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快速地记忆诗词,而且还能够增加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感受,在后续的古诗词学习中能够自觉地寻找节奏,正确断句、朗读。第二,诗词朗读要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诗词文本的理解能力。在儿童诗歌《快乐的节日》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诗歌中的音律美与小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对其中的拟人、比喻手法进行体会,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

2.叙事文本的朗读教学设置

叙事文本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而且其中的内容、语言都相对比较简单,生活化、口语化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在叙事文本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小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悟。第一,注重创设朗读教学情境,营造朗读氛围。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小学生展示南沙群岛的图片,然后让小学生对课文中的“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的描写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让小学生通过朗读在脑海中形成相关的画面,提高小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叙事文本的朗读指导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模式来进行,让小学生分别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朗读。例如,在《诚实与信任》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对“打电话”的部分内容进行实践学习,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3.说明文本的朗读教学设置

说明文语言简明,逻辑性强,涉及的内容往往与科学知识有关。在对说明文进行朗读教学指导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要通过朗读掌握课文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个是朗读的语言表达要质朴,情感要自然。例如,在《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语言特点和逻辑顺序展开指导,让小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克隆的内容、自然界的克隆有哪些以及克隆技术的意义,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理清课文的逻辑顺序,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实践

1.初读——端本正源,感受语言的“正确之美”

初读课文是朗读的基础阶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去感知课文的内容。新课标对各个阶段的课文学习都提出明确的标准,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是,往往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有一种“期待”,希望学生马上达到心中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对朗读也往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情。在这些心理因素的促使下,学生往往会在朗读中要么有口无心、眼到心不到,要么就是错误百出,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等现象。笔者认为,初读课文,只有端本正源,带领学生慢慢读、仔细读,才能读好课文,达到初读的效果,为后面的细读、品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细读——心入于境,体会语言的“情感之美”

细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仔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咀嚼语言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朗读要有感情,即“入情”。细读要求比初读要更进一步,是领会文章感情基础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经常存在朗读与理解割裂的现象,学生对课文内容甚至都不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朗读是无效的。学生只有既有理性的指导,感情的共鸣,才能有自己的理解,才能读出自己的情感。

3.品读——心领神会,回味语言的“温度之美”

语言,无疑是有温度的。品读则是体味语言温度的最好方式,它是最高层次的读,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情感之后,再进一步品评、整体感知文章的基调,是一种文本、作者、读者的融合。在语言教学中,朗读只是一种教学表现形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好的朗读当然需要朗读技巧,需要体会文章的感情,更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冷暖。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作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途径,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定朗读教学目标,做好朗读素材的处理,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

[2]葛东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周刊,2015(32):172.

作者简介:李云芳(1971—),女,广西桂平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