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州聂家
2019-11-07弓有芳
弓有芳
下州村是寿阳北乡的一个富庶的村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寿阳十大户大都集中在寿阳北乡,仅下州村就有阎、聂二家。此外北邻羊头寨赵家,西邻范村袁家和桑窳王家,南邻宗艾张家和河底郝家。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就有七大户。下州村,古称下周,又称“都维”。清代举人聂毓湘的诗中有“君不见,都维之乡冠上游,富室沿街排已求;又不见,都维之乡领北鄙,贵人隔巷挺而起”的诗句,就是说这一带的富庶情况。
下州村聂姓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发家的。当时国家正处于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间流传着“乾隆搅嘉庆,憋塌米面瓮”的说法,意思是这一时期国泰民安,农人们丰衣足食。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就很有利于商贸业的发展,因此聂家人抓住这个机遇,在关东哈尔滨、铁岭等多处设点经商,然后把赚来的银子用骡子驮回下州村,买地、盖房子、修坟茔,光宗耀祖。当时在寿阳的十大户中,还就数下州、河底、段王这三个村的建筑排场、阔气,如今保存较多较好的就只有下州村了。
现存聂子敬大院院门及外墙
聂家人做生意,讲究诚信、仁义和厚道。聂子敬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家数世富,实无他,独我先人代代和厚耳。”这实际上是一种儒家思想的反映。与聂佩芝同时经商的同族弟兄聂映川,县志中称他“谨厚朴诚,轻财尚义”。说他“乾隆癸丑岁,诣八沟贸易,中途拾一鞍,褥内装宝锭一枚,因驻足而待失者。顷有仓皇哽咽者至,称是三屯营人,与店伙趁墟上沙桥,因骑惊,奔数里始收缰,人虽无恙,而所载失矣。问其形状,数目悉符,竞与之。他乐善好施,在遵化数十年,远迩无不称者”。这样的忠厚长者,无怪乎下州聂家人尊他为族长。不少人论说,正是这个诚信,加上仁义和厚道,再加上聂家重视教育,倡办私塾,为子弟创造读经求知的条件,把儒家思想融汇于经商实践中,使他们逐步走上了儒商的道路。清代时,下州村中乡会两榜以及贡生成均游庠序者共计有52人。正因为聂家始终把读书求知与经商济世结合成为一个目标,因此聂氏家族千百年来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聂元锦家院内
聂氏家族在金元时期就是寿阳一个名气不小的家族。据聂珪碑中记载,有聂知微者,为金代的诰院令史。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聂焘,任寿阳县的酒税务职。聂焘生有二子,长子聂璋,字廷臣,任晋州招抚司副都统(金人统治时的兴定四年(1220)正月,晋州治所就在寿阳北乡的沟东村、寨北村一带,当时称为西张寨。晋州这个治所到元初时仍然沿用,大约存世60年左右)。聂焘的次子聂珪,字廷玉,任平定等州大总帅,实际上是主管平定州以及皋、邢、晋、威、盂、辽、和、仪等州的总管府都元帅,以平定州为总管府。统领范围大约包括今天的阳泉市全境及晋中市东山各县,乃至晋东南部分地区和河北井陉及邢台一带。这一时期的聂珪真是风光无限。聂珪本是读书人出身,做官以后,传说有“文章太守”之称。他的诗作《吟松亭二绝句》为人所传颂。做过平定知州的曾尚增曾经作诗赞颂他在追剿叛军武仙、大破石人寨、返军河北元氏县(当时的恒山郡)的心情:“恒山西望客惊心,烽火遥连上艾城。虎兕尽驱石人寨,西阳从此罢刀耕。”体现了他对家乡思念的情怀。他的文友中有元好问遗山公,有李冶静斋公、有王无咎青峰公等等,他们志趣相同,私交甚笃。《元朝名臣事略·李冶传》中记载:“初,聂侯珪以土豪归国,帅平定者,最久。雅亲文儒,闻敬斋李公之名而贤之,辇至郡舍。会遗山元公还太原过之,为数日留,因追念闲闲、文献二老,作诗云:‘百年乔木郁苍苍,耆旧风流赵与杨。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聂侯起谢日:‘此珪志也,方经始而聂帅卒。”《四贤祠笔记》中也记载了此事。元好问的《过皋州寄聂侯》中有“别后故人应念我,一诗聊与话离忧”之句,可见他们的友情之深。聂珪去世后,李冶为他撰写了墓表,并致以无限哀思。今墓表保存于《山右石刻丛编》中。聂珪因平定武仙有功,被封为平定等处总管府都元帅,行省奖给他金虎符,以嘉其功。聂珪去世后,被追授为西阳郡公。《新元史》“六十八”中有聂珪的小传。聂璋一支当今还留居寿阳,但聂珪一支从此移家平定。下州村聂氏族谱和聂品直墓碑,都记有聂珪事。
聂珪子女众多,墓碑说到名字的有三子二女。其余年小者未提及名字。长子聂大本承袭父职,也当了大总帅;次子聂大器任汾州长官;三子聂大授是乐安县巡检。聂珪的孙子聂辉也有官职,据史料载,是在大同、云南、西安等处为官。聂家后来的兴衰情况不能尽知,但聂珪的族弟一支传到聂恒这一辈时,大约在元顺帝末期或明初之时,聂恒兄弟们举家迁回寿阳北乡,回归故土,后来又迁徙他处,因此除下州以外,还有聂家嘴、种子坡、失迷沟、西蔚家庄、范村、独壁等村也均有聂氏后裔,数百年前合是一家。聶恒的曾孙聂玉纯,后来返乡隐居于双凤山,号日“双凤隐者”,曾官永平府乐亭县主簿。与聂玉纯大体同时的还有一位聂纯,也是聂姓中的佼佼者。据县志上说做过陕西延川县令,很有政声。他离任时,当地百姓拦路挽留,难以脱身。然而他回家后却身无余资,每日只是以作诗自娱。
聂家门祁寯藻题匾
聂延琛楼院
聂家至明代嘉靖年间,由于族众生息愈繁,添注不便,开始分股。至清嘉庆十三年(1808),各股重修宗谱,民国二年(1913)时又进行了重修。由于聂姓一族绵绵瓜瓞,枝蔓相樱,传至清初聂如荣这一支时,聂家就如春深老树,家业再现繁荣景象。到了儿子聂开奇时,已然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再到聂开奇的儿子聂品正、聂品直和孙子聂佩芝和聂麟书、聂丹书时,聂家家业已然大兴,经济状况如日中天,已经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就有条件大兴土木了。在聂佩芝的经理下,聂家一座座新的宅院比邻而起,有楼院、书院,长工院,商铺建在临街。聂家新坟茔建在村北靠近羊头寨的地界。由于聂家代有贤人,新旧坟茔中石狮、石兽、石牌楼,还有碑楼林立,一看就是名门望族的气象。县志中有聂佩芝小传,说聂佩芝“赋性朴诚、举止端凝、商鬻以养亲,凡分所得为者,靡不备至。迨亲年高,未尝顷刻离。即不得已出外,戒期必至。亲殁,哀毁骨立。于昆仲之艰窘者,皆代谋生计,俾无失所。晚年举充乡饮耆宾。”这里所说的“商鬻”,就是做买卖,经商之意。所说的“赋性朴诚”,是说他注重诚信。经商而注重诚信,当然能够成功。他不仅经商成功,同时也为不擅于经营的兄弟们代谋经商,取得成功。他就是下州村里充满“富贵”色彩的代表人物了。佩芝有五个儿子:子恭、子敬、子惠、子义、子敏。他们各有建树:子恭是营千总,子敬例贡生、儒林郎、国子监典簿,子惠是盐知事,子义武举出身、诰授武义都尉,子敏是翰林院待诏。他们的后辈儿孙中,有功名者居多。当然,子孙多了,总是良莠不一。五个儿子中,子义、子敏的后代后来较早地衰落,子恭早亡,幸有子敬将长子元镛过继给他。元镛考中了附贡,他的儿子毓湘考上了举人,孙子廷芳是拔贡。这一支后人的荣耀一直维持到民国初期。在经济方面,继续保持聂家辉煌业绩的主要是聂佩芝的二子聂子敬和三子聂子惠,这两人在光绪《寿阳县志》中都有小传。县志说聂子敬“家故饶,乐施予”,说聂子惠是“以孝友称,喜施济”;说明兄弟俩都继承了先人轻财尚义、乐善好施的美德。县志又说聂子敬“善裁成”,聂子惠是“有干济才”,可见兄弟俩都精明练达,善于做好公共事务。聂子惠更兼善于医学,尤擅长于眼科,给人看病,一视同仁,结果子敬以军功议叙国子监典簿,举乡饮大宾,而子惠则得到盐运大使之职,还有个“德隆闾里”的贺匾。聂麟书之子聂鸣臬是从九品,他的儿子聂元济是营守务、卫千总,署守太原。聂丹书的儿子聂鸣梧是廪贡生、榆次教谕,又是书法大家,他留在方山的书法“极乐世界”和双凤山的“双凤朝阳”等大字作品都是大书深刻的珍品。聂家与平舒祁家是姻亲。聂品直、聂丹书等人去世后,祁寯藻给撰写了墓表。聂子敬家二门挂有“虚白室”匾,为祁寯藻题写。(虚白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后世用以形容澄澈明朗的境界)。该院大门外部门楣上原有“纳福林”三字石刻,里面有匾题曰“从善德”,据说均是祁寯藻亲题。咸丰十年祁寯藻返乡后,曾邀聂子惠同去方山避暑,聂子惠向祁氏介绍他主持维修方山26项工程的详细情况。后来崔廷献见到祁寯藻为聂子敬书写的《方山诗》后写了题跋,崔在题跋中说:“子敬行二,其三弟名子惠字春膏,与文端为姻亲,并有年谊。文端入山之时,正聂氏鼎盛之日,捐资修寺,保存古迹,对文端优礼备至,乡人多称道。”聂家人说原先家中有不少祁氏题写的牌匾之类,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聂家的商号众多,但如今大多数都不可考了,仅就一些散存的资料和老者们的口传,知道聂家在下州村、宗艾镇、寿阳县城、平定、介休、盂县东郭湫、盂县西堙、阳泉、静乐、古交、朔州、忻州、神池、大同、太原、石家庄、张家口、包头、天津、铁岭、河北栾城、遵化、八沟、哈尔滨等地均有商号,而在东北的商号是聂家发家的老号,目前仅知道哈尔滨和铁岭,其他地方的就无法知道了。聂子敬去世三年后,元镛和元锦俩兄弟分家时,各有一个分得的产业单子,如今元锦的这个分家单子有幸保存了下来,其中有商号若干:如恒丰店(在朔州)、恒益成(朔州)、永泰合(盂县东郭湫)、三和成(盂县西堙)、魁兴号(静乐县)、吉升永(静乐县)、德兴永(寿阳县南关拐角)、天顺永(寿阳县城)、谦和远(张家口)、锡福成、公平信、振新永、景福昌、蜀锦店、庆和公(以上六个商号在宗艾镇)、义顺恒、公和庆、醉云锦、祥和义(以上四个商号在宗艾,是与人合伙开的)。元镛的商号不得而知。其他各门兄弟的商号更不知晓了。仅知道聂元锦家在东北哈尔滨等地有不少商号是自家开办的,派女婿去东北管理,后来东北失陷,商号之事不得而知,直到解放后女婿才回来。元锦自家在下州村里还有聚兴成和永和堂等字号。在宗艾有和张家合开的保泰隆。元锦家共有耕地131亩。
由于聂元锦在治家立业上表现出非常的才干,且很热心村中义举,对公益事业十分关心,又能体恤穷困,慷慨施助,因而村人选他做了村长。他当村长是从他三叔聂子惠手上接任的。因为他们都是财主,又都行三,因而村人称聂子惠为“老三财主”,称聂元锦为“小三财主”。在两任村长期间,下州村里公益事业诸如兴学、修路、修缮寺庙、整修街道、植树、修建泉池和水利,以及亭台楼阁的兴建等等一切事情的确做了不少。今人阎振新先生在《虚白室歌》中说:“可亲可敬元锦公,名称故里一贤人。神棚戏场留槐荫,洗心泉边桧柏青。德高望重举善事,桑梓里巷皆歌功。”这说的就是这时期的事情。聂元锦七十寿辰时,村人赠他“里巷歌功”匾。另外还有一副楹联木对:“天半朱霞高立品,人中彩凤独蜚声。”联中“朱霞”及“彩凤”句,是暗喻元锦妻朱氏之品格高尚和辅佐元锦劳苦功高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失陷,聂家在东北的商号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家业渐次消沉。而“中原大战”导致的“晋钞毛荒”,更使关内晋商遭受了空前的灾难,聂家当然不能幸免。这时聂家另一支后裔,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打拼,蓄势待发。当元镛、元锦他们感到生意难做,前景不妙时,他们的本家同族的另一支却来势凶猛地在下州村里买房置地,异军突起,敢与他们平分秋色了。到后来从聂子敏、聂子义后辈手中购买了田产房院和商铺,直到把聂子惠家的楼院和花园也买到了手中。这一支聂家新贵,就是以聂辉祖、聂耀祖、聂守成、聂守廉、聂守谋和聂廷璧祖孙三代人为代表的聂姓财团。这一支聂家人的发迹据说是先在大同后在东北积蓄资本,奠定了经济实力的,但他们成功地躲过了日军的魔爪,保全了资产。目前我们仅知道他家在哈尔滨和铁岭的商号,他处的商号不可尽知了,但聂守成的儿媳妇就是东北哈尔滨人,也是个明证。他家在东北做生意时,有没有经营土地,不得而知,只知道以經营杂货为主。又将南方的丝绸织品和茶叶运至东北,以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九一八”以后,把重心放在老家下州村和宗艾镇,才成为农商型的财主,这就奠定了他家的商号主要是以经营农副产品、米面加工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烧酒、制醋等作坊业。他家的土地不是很多,也就是百十多亩,养牲口四五头,有两辆大车,拉车的全是骡子。家有两三辆轿车,雇用四个长工种地,还有一个厨子。有二十几只羊是和别人合伙放牧。有房屋140多间。俗谚有“二楞惯,西头占了一多半”之语。日军进关后,他家也没少受日军的侵扰和胁迫。因为他家在民国年间是下州村后起的新贵,因而饱受日军敲诈勒索。他家商号目前也无法尽知。只知道有汇源隆、晋源隆、永源隆、永玉敦等六七个,共雇佣伙计一百四十多人。比起南八县的财主来好像有点寒酸。其实这种经济结构正是寿阳土财主们一种共性的经济模式。聂家在南店的另一支后人,是下州村里后起儒商的代表,特别是从十一世聂亿善开始,这个家族的四代人中共有21个男子,就有17个人取得了较高学历和功名。他们的后代至今在外地工作者很多。这一支聂家人,经过百多年的奋发打拼,终于创造了芳蕤馥郁的家族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