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19-11-06陈勤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

陈勤

【摘 要】当下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性格内向且极度容易害羞现象,甚至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形成自卑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一共有三点:害怕被同学嘲笑;害怕自己的认知不能被学生所接受;缺少在他人面前交流的勇气。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关键词】体悟用心;激发自信;情感宣泄;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5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课程已经越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群体中逐渐产生了一批自卑意识浓郁、自我感觉较差的同学。面对这一类特殊性学生,教师可以努力沟通、提供与同伴学生展开交流与表达的空间,通过在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突破他们害羞而自卑的心理界限,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信意识和开放心灵。

一、借力情境表演,体悟他人良苦用心

在班级学习和生活小组中,班主任可以将这些学生有意识地规划到不同的小组中,让他们既需要积极地参与小组中的实践性活动,同时还需要在小组中承担起一定的职责和角色。如小品表演时可以承担演员或者道具的角色;交流合作时可以承担小组记录员的角色;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中强化与他人的交流和密切配合。

班主任也可以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额外地沟通,达成认知上的一致。不管这些内向的学生表现如何,我们都需要以一颗宽容的心灵来悦纳他们、肯定他们、赞赏他们。让他们能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成员的支持、信任,从而让原本害羞的学生真正认识到在生活中需要抛头露面,即便是出现一些问题时,别人的笑声其实也是善意和必然的,并不是如自己内心所想象的那种嘲笑。

二、借力成员保护,激发内在自信意识

除了学习上的团队外,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中自卑意识浓郁、自我感觉较差的同学,选择可以匹配的同学组建心理互助小组,鼓励他们一起活动与学习。在小组成立之后,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沟通、主动协作、彼此尊重的良好氛围[1]。当这些特殊性学生被其他学生嘲笑或者欺负时,小组成员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并且懂得在其他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当这些学生面临着失败时,就需要借助于优点罗列的方式,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蕴藏的闪光点。如在一次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过程中,别的小组成员因为组员A的原因,指责有他的小组一定是最后一名。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并没有直接批评这些嘲笑别人的孩子,而是鼓励组员A小组的其他成员站出来,心平气和地细说组员A的进步和优点。在同学的鼓励下,组员A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用行动向嘲笑他的人发出了最有力地回击。

在这一案例中,小組成员彼此之间有了精神上的互助和鼓励,让这些特殊性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享受到自己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美妙体验,并重新看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三、借力交流平台,铺设情感宣泄渠道

对特殊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但由于种种原因,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难以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一本笔记本,利用心理作业来交流自己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将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心里话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教师对于内容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和限制,本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不对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形成负担。

教师在常态的交流中可先后设置了这样的心理话题:①最近,你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心理烦恼吗?②班级中有不少学生都在给别人起绰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③说说你过去心里有什么疙瘩……有了交流的平台,这些特殊性学生就有了各抒己见的空间和认知。这样一来,心里交流本就成为了情感的倾诉本、表达意见的“观点本”,原本一些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的学生就可以运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当然,教师也不能仅仅限定在一个阅读者的角色,而需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之后,及时地进行富有针对性地交流与沟通,从而在辅导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班级中部分学生心理状态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这些特殊性学生,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展开富有针对性地辅导,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升心理辅导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尹文钦.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教师, 2013(34).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
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进行聋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开展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实践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在低年级心理辅导中应用初探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学困生反复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