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1-06范成美
范成美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行为和思想上处于比较多变的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上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道德与法治课融入了思想、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使中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47-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融入学生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一、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会经历重大的蜕变,逐渐从懵懂孩童向青春少年转变。这个时期的学生将会完善自我人格,是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1]。近年来,因为性格孤僻、扭曲所对社会造成极大伤害的案件数不胜数,令人瞠目结舌的马加爵杀人分尸案、药家鑫饮水投毒案血淋淋的摆在人们面前,令人感到费解的叛逆孩童辱骂父母,对长辈大打出手的报道也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三观扭曲所造成的现象。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凶杀等信息,无一不危害着青少年的内心。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中包含的尊敬师长、爱护朋友、不跟风盲从等都能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理智面对,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时有发生,研究表明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性格的偏激往往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直接原因[2]。2002年京华时报曾报道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曾为了证明“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用硫酸当饮料投喂黑熊,导致五头黑熊烧伤,手段极其恶劣残忍。事后该学生回答称他不知道会造成这种结果。试想,一位清华大学高材生又如何不知硫酸具有腐蚀性,严重腐蚀将会危及生命。诚然他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富,但他对社会和法律无疑是陌生的,他人格的缺失加上法律意识淡薄才导致了他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三)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及自我保护
小学阶段,学生处在家长、老师的爱护之下,在温室里发芽成长。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中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叛逆期的出现还会导致学生想挣脱家长、老师的束缚,寻求所谓的自由。道德与法治教育将会融合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学生社会的现实及应当如何面对社会。
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可以教会青少年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同恶势力做斗争。当今社会,青少年作为国家弱势群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保护才能茁壮成长。很多社会的“蛀虫”利用中学生的善良单纯谋取不法利益,伤害祖国花朵。在对这种行为严打的同时,也要教会中学生如何自我保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是学生在新情境与原有心理水平发生矛盾并在解决矛盾中提升的,认知矛盾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努力学习的动力[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一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两则谣言,请同学辨别真伪,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来告诉学生网络环境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再和学生一同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的思考问题,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善于利用突发事件,激发学生思维。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在讲授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该概念,再举例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企业或其他公司,请学生划分其经济类型,再说明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正修改。课后安排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企业再进行观察划分,巩固所学知识。
(三)搞好课外教学,开阔思维空间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落脚点是社会行为,而不是应付考试。生活中处处是知识,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外教学,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实现知识内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规范其行为。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任务——做小小法律监督员,让学生从报纸或日常生活中搜集所观察到的不文明的行为,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再由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杜绝其不文明行为。通过安排任务及分享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仅能规范学生行为,还能锻炼其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阔学生思维空间。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發展的未来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才的出现,只有保证新生代的“质量”,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的指明灯,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缺失。
【参考文献】
[1]邢晶.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2]余中敏.浅谈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3).
[3]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8).
[4]李国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