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

2019-11-06王礼哲史玮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王礼哲 史玮

【摘  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联合应用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颈椎康复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TMFV、RI、P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可改善脑组织血流,促进症状及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腹针;颈椎康复操;脑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79-02

本次抽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2±13.3)岁,病程6-41个月,平均(24.4±8.9)个月;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5-70岁,平均(52.6±13.7)岁,病程7-40个月,平均(23.7±9.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颈椎康复操治疗,操作如下:①指导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放松肩颈部,向上缓慢拔升颈椎,同时向前屈至最大幅度,保持5s,后将颈椎恢复到原位。休息片刻后,向上拔升颈椎同时尽量后仰,5s后归位,重复30次。②取站立位,分开双足与肩部同宽,缓慢向上拔升颈椎并向左旋转头部,5s后复位,重复30次。按照相同方法重复右侧动作。③取站立位,两手交叉放于颈后,头颈向后用力,手则沿相反方向用力,重复5次。④取站立位,双手放在肩部两侧,由后向前旋转两肩,重复20-30次,由前向后旋转两肩,重复20-30次。10d为1个疗程。

实验组:予以患者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其中腹针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取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下脘穴、双侧商曲穴、双侧滑肉门穴等,对局部穴位进行消毒后,进针,若病轻、体瘦、病程短,则进针浅,反之则进针深,得气后,留针0.5h,日1次。重复治疗7d后,休息3d,此为1个疗程。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颈椎康复操训练,方法同对照組。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观察: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1]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总分0-4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与功能越好,病情越轻。根据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可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后评分下降80%以上)、有效(治疗后评分下降40%以上)、无效(治疗后评分下降不足40%)。显效、有效患者占比治疗总有效率。

②脑血流动力学观察:对两组TMF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PI(血管搏动指数)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较实验组96.67%低(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观察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MFV水平均上升,RI、PI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较实验组小(P<0.05),见表2。

3 讨论

因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部疾病,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伏案工作越来越普遍,该病在青壮年群体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颈椎康复操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虽能在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见效慢,且疗效有限。腹针为中医常见治疗方法,腹部分布大量穴位,其以神阙穴为中心,可向全身输送气血,针刺腹部各穴位,能够调节气血、精气,使脾肾功能恢复平衡,达到稳定机体状态的目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且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①中脘穴为八会穴位之腑会,有和中补气的功效;关元穴、气海穴均有固本培元的作用;下脘穴为足太阴、任脉之会,有除湿排毒之功[4];商曲穴属足少阴肾经,有运化水湿的效用;滑肉门穴有运化脾土之功;针刺各穴位能调节脏腑之气,并使其向上运行,从而达到改善肩部气血的目的。②配合颈椎康复操能松解颈部痉挛、粘连组织,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眩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综上,腹针+颈椎康复操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丰, 屈玉疆, 李勇涛,等. 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027(001):24-26,36.

[2] 李邦伟, 胡汉通, 狄忠,等.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02):105-109.

[3] 李树华. 腹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2):95+98.

[4] 谢丹, 秦敏. 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 河南中医, 2016, 36(01):158-160.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辨证熏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例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观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ESRS结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