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阶段英美学生学汉语之声母偏误分析

2019-11-06马利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声母

【摘要】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英美学生学习汉语为例,由于汉英这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别,加上英美学生受母语知识和目的语知识的影响,在学习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上有着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英美学生在汉语语音声母上出现的问题,基于前人的研究,分析了在声母方面存在的偏误以及偏误原因。

【关键词】偏误分析;声母;偏误成因

【作者简介】马利(1980.05-),女,河南信阳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偏误分析理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科德(S.P.Corder)提出。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英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语音中的声母偏误。

一、声母偏误类型分析

在普通话中,声母是位于韵母之前的辅音。声母是发音过程中气流会在口腔中遇到阻碍,并克服这一阻碍的过程。从发音部位来看,英美留学生容易出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的偏误;从发音方法来看,则主要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偏差,以及清浊音,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1.舌尖后音与舌尖前音的偏误。英美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zh,  ch, 的发音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sh,  r,  次之。在现代汉语语音中,舌尖后音是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包括zh,,  ch,  sh,  r ,外国留学生们对于翘舌音卷舌音这方面学习起来是很困难的。在测试中,学生把“中国”的 zh  容易发成英文中的 [d?]或[dr],如:把“住”(zhù)发成[d?u:]或[dru:];ch 的音容易发成英文的[t?]或者[tr], 如:把“处”(chù)发成[t?u:]或[tru:] ;sh的音容易发成[?], 如:把“数”(shù)发成[?u:] ;r 的音容易发成[?]或[r], 如:把“入”(rù)发成[?u:]或[ru]。

舌尖前音容易发生偏誤的是z[ts]、c[ts‘]、s[s]。他们常常把z 误读成[z]或[dz],例如“子”“组”“咋”“则”等,留学生读这些字的时候很用劲。 c[ts‘]与英语中的ts[ts‘]的发音基本一致,单独发这个音时没什么问题,但是当c与韵母相拼的时候就容易读成[k],这是因为英语中ts[ts‘]是放在词尾的,c放在词头事常读[k]. 如把“错”误读成“扩”,这些错误现象在初级阶段特别明显。

这种偏误存在是由于这三个辅音在英语中也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字母,受到母语语音负迁移的影响,因此大多数英美留学生在读这三个音时容易混淆。调查发现,他们在读z、c、s时,发音特别用力,读成了浊音以此造成了偏误。英美学生将c与韵母相拼时读成了[k]则是受了母语的影响,才犯此错误。

在交际过程中有的懒于纠正,将错就错;另一种则是将舌面音发成了舌叶音[t?]、[t?‘]、[?], 根据发音部位,舌叶在舌面之前,所以造成偏误的发音其实是将发音部位移前了。

2.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偏误。根据辅音的发音方法,从气流的强弱来看,塞音和塞擦音中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分别。发音时,气流比较强的为送气音,包括p、t、k、q、ch、c . 气流比较弱的为不送气音,包括b、d、g、j、zh、z等。英美留学生常常将送气清音p、t、k发成不送气清音b、d、g. 以此我们会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

他是个“胖”(棒)子。

“兔”(肚)子很可爱。

这是由于他们混淆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造成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一共有六对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即b[p]-p[p‘]、d[t]-t[t‘]、g[k]-k[k‘]、zh-ch、z[ts]-c[ts‘]、j-q。在汉语中,b,d,g是不送气的,英语中也有这三个字母,但都是浊音。英美留学生在发这些音的时候便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汉语中的不送气音发成浊音,但汉语是靠送气和不送气来区别意义的。所以当英美学生发含有声母b,d,g的汉字时会给人一种十分用力地感觉,如“比”“第”“个”等,这都是因为他们把不送气音发成了英语里的浊音。这些现象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常发生的。

二、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1.母语知识的负迁移。鲁健骥先生谈道:“迁移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作正迁移,也可以简称迁移;反之,便叫负迁移。”如:b[p]-p[p‘]、d[t]-t[t‘]、g[k]-k[k‘],它们属于不同的音位,每个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初期阶段他们很难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于是,便把“离谱”说成了lip,“白的”说成bed。“漂亮”说成了“biao liang”,“惧怕”就成了“ju ba”。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和“过度泛化”。

三、对策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相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演示法、夸张发音法、以旧带新法、中英对比以及语音与手势相结合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只把每个单词的读音学会是根本不够的,欧美留学生在读单词的声调时基本能保证发音的正确性,但是放到语流中变调现象就出现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介音,必须在语流中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祥友.对外汉语偏误分析[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声母
声母顺口溜
连拼音学画画
声母歌
根据中韩声母差异针对韩国学生的声母教学对策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