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2019-11-06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胸腰椎骨折为高发性脊柱骨折,随着交通事业、建筑事业快速发展,其发生率呈显著增高趋势[1]。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如传统开放手术、内固定术等,其中开放手术的疗效较为确切,但由于术中需大范围剥离、持续牵扯椎旁肌肉组织,破坏软组织,术后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2-3],使临床工作者转向研究应用微创手术。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改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其手术切口小,能减少软组织损伤,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可靠及内固定坚强等相关优势[4-6]。基于此,本研究对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做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53.17±7.68)岁;伤椎节段:9例T11骨折,10例T12骨折,10例L1骨折,7例L2骨折,7例L3骨折;25例伴椎管狭窄,18例无椎管狭窄;致伤原因:22例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15例高处坠落伤。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53.42±7.35)岁;伤椎节段:10例T11骨折,10例T12骨折,9例L1骨折,8例L2骨折,6例L3骨折;27例伴椎管狭窄,16例无椎管狭窄;致伤原因:21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砸伤,17例高处坠落伤。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全部经临床诊断判定为胸腰椎骨折;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全部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伴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糖尿病及神经功能损害者;存在马尾损伤、脊神经损伤者;伴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本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全麻,帮助患者采取俯卧位,由后路正中入路,将伤椎作为中心行纵向切口(10~12 cm)1个,对肌肉、软组织实施分离,明确椎弓钉螺钉的进针点后将适宜的螺钉置入,并和钉棒连接,撑开复位伤椎,于C臂机指引下明确复位满意,并对螺钉长度进行确认,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充分冲洗,间断缝合切口,常规置入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情况下指导患者服用短效镇痛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1.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帮助患者采俯卧位,并维持腹部悬空;参照术前影像学结果判定固定椎体,在C型臂X线机的正位透视条件下明确伤椎,于邻椎椎弓根处定位标识,随后常规消毒并铺巾,将伤椎相邻的上下椎弓根标识点视作中心,做纵向切口,切口长度在1.0~2.0 cm,将深筋膜切开,并将椎旁肌钝性分离至进钉点。经电刀将进钉点周围软组织剥离,建立并开放工作通道,于C型臂X线机的透视条件下经工作通道将单轴能折断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准确退出工作通道。经皮置入预弯纵杆,于C型臂X线机的监护下对纵杆进行旋转,开展复位及固定、止血操作,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将切口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帮助患者佩戴腰部支具开展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①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于出院前由主治医师根据统一标准对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针对符合出院标准患者予以出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②影像学指标:于术前、术后7 d开展伤椎矢状位X线片检查,对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值进行计算;对后凸Cobb角进行测量,即矢状面上患者骨折椎体上位椎体上终板、下位椎体下终板间形成的夹角[7]。③并发症:腰背部疼痛、感染及内固定松动/脱落等情况。
2 结果
2.1围术期指标 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影像学指标 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
2.3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并发腰背部疼痛1例、内固定松动/脱落2例、感染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术后并发腰背部疼痛4例、内固定松动/脱落4例、感染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6%(10/4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
2.4典型病例 患者A,对照组,男性,55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图1a),术后7 d、6个月影像学检查(见图1b、图1c)。患者B,研究组,男性,43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图2a),术后7 d、6个月影像学检查(见图2b、图2c)。
图1 对照组某患者术前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注:图1a为术前;图1b为术后7 d正位;图1c为术后6个月正位
图2 研究组某患者术前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注:图2a为术前;图2b为术后7 d正位;图2c为术后6个月矢状位重建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多以手术作为首选,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快速为患者脊柱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三柱稳定[8-10]。但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术中需暴露骨折椎体、邻近椎体后方与两侧组织,术后常需置入引流管,加重机体创伤。同时,术后患者存在显著的切口疼痛感,需长时间卧床休养,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11-13]。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显著的微创优势,如手术时间短及手术切口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而经金属方格定位及多椎体同时置入螺钉,能避免术中大量摄片;且能避免对椎旁肌肉进行大范围剥离,保留患者棘间及棘上韧带,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轻。同时,对患者脊神经背侧支、肌纤维造成的损伤较小,实施内固定能促进患者腰背肌的肌力恢复,维持腰椎稳定性,提高脊柱恢复效果[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7 d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对比无明显差异;提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获得确切疗效,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备微创优势,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创伤,减少出血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分析原因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备复位满意及固定坚强、稳定等优点,能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无需大范围剥离患者骶脊肌,使手术操作过程进一步简化,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降低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利于骨折愈合[17-18]。本研究亦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预后,但术中需对椎弓根进行准确定位,保证椎弓根准确钻入,避免损害神经。
综上所述,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减轻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对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优势明显,其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机体损伤,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