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舆论引导

2019-11-05王柏慧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闻传播互联网

王柏慧

摘要:互联网新闻因其便捷、互动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固有的短板,受到民众的喜爱,通过利用互联网新闻传播这种全新的传播形式,群众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表达、交流平台,这为社会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但随之带来了就是舆论引导问题。本文从政府、网络新闻媒体、受众群体三个角度出发,对当前互联网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在坚持积极主动、快速反应原则,平等交流、沟通互动原则,坚持坚守底线、把握方向原则等原则基础下的改善互联网新闻传播中舆论引导问题的做法。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舆论引导

引言: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形态,增加了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方式,赋予了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闻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广等特点,传统媒体的优势渐渐被剥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了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研发,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解除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也为社会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网络空间具有隐蔽性,这一特点激发了人们对自我观点、情绪表达的欲望,形成了影响力大小不一的社会舆论,但一些不法分子或者非理性人员不正当言论的出现,致使不良舆论形成,这就为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新闻传播中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服务意识不足、缺少舆情应对能力

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下,移动互联平台早已成为社会舆论形成的中心,政府部门应顺应趋势,对舆论导向进行把控。目前,许多政府均开展了网络政府信息平台建设,以此为媒介进行政务公开、与网民进行交流,以应对不良网络舆情,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建立了网络政府信息平台,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受到上级指示或者舆情的影响,一些政府不得不被动开展网络政府信息平台建设,难以积极主动去解决民众诉求;还有一些政府利用“官方格调”去解决问题,甚至刻意回避问题,从而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机遇,造成舆论危机,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二)、网络新闻媒体责任意识、自律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从与原来的电视、报刊转为网络新闻媒体,网络新闻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随着网络新闻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不断加深,社会对网络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网络新闻媒体为了获取流量,实现利益,抛弃了新闻媒体应遵守的职业和行业原则,进行虚假报道,营造不良舆论氛围,形成错误扭曲的社会舆论,严重影响了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

(三)、受众群体辨别能力不足、责任意识淡薄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大量虚假信息。受到自身鉴别能力的影响,受众群体在面对海量信息时,难以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鉴别,这就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能,从而催生出不良的社会舆论。新奇、怪诞的信息对一些群众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类群体热衷于传播、制作相类似网络信息,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会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表达,影响网络空间的秩序,增加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

二、改善和创新互联网新闻传播中舆论引导问题的原则

(一)、积极主动、快速反应的原则

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许多不良信息可以利用网络传播迅速的特点进行快速传递,这就需要政府和新闻媒体对网络信息传播动态进行把控,通过追踪不良信息的传播路径,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的研判,拽住先机,正确引导舆论,否则,错误的社会舆论就会形成。

(二)、平等交流、沟通互助的原则

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单向传播方式,人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也为社会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在这种环境下,聆听群众的心声成为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职责,通过聆听,能够即时掌握民情、民意、民生,为引导舆论走向提供方向。

(三)、坚守底线、把握方向的原则

在开展社会舆论引导时,需要遵守正确的政治原则,坚持党和政府发布的工作要求,坚持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除此之外,无论是个人还是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时,都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进行审核,落实责任意识,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三、改善互联网新闻传播中舆论引导问题的做法

(一)、发挥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政府可以依托自身拥有的行政、财政资源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具体做法如下: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事后补救效果较差,难以对源头进行把控,为此,政府可以建设网络舆情检测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对网络舆情检测和评判,将不良舆情进行快速扼杀;加大官方媒体的扶持力度,利用官方媒体公正公平的形象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对舆论进行引导,发挥官方媒体在舆论传递过程中作用;政府想要把控舆论,就要加深与民众的交流,参与到舆论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控舆論走向。

(二)、网络新闻媒体坚守底线,敢于承担责任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要对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审核,也要对信息所形成的舆论担负责任。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媒体对所需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杜绝虚假信息的出现,并且针对一些热点事件,能够表明自身独特的立场,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在责任方面,新闻媒体要勇于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行业责任等,尤其在面对利益时,要严格遵守道德、行业底线,承担责任,为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贡献力量。

(三)、提升受众群体信息鉴别能力和信息素养

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多种多样,受众群体面对如此多的信息,难以保持理性的思维,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准确的判断,盲从、偏激成为一部分受众群体面对海量信息的真实写照,这推动了不良社会舆论的形成。为此,受众群体应当利用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去分辨信息,提升信息辨别能力,进行理性交流,减少不良信息对自身的影响,塑造迎合时代需求的信息素养,为良好舆论的形成贡献力量。

四、结论

舆论的形成不是单一力量发展的结果,而是受众群体、政府、媒体等多种力量合力形成的,为此,在对舆论导向进行探究时,就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变革,而这种变革也成为社会舆论的前进的强大动力,目前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舆论问题是多种力量合力形成的结果,我们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我们发现,只有在政府正确引导、网络新闻媒体坚守职业操守、受众群体正确参与等条件下,社会舆论引导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国平.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舆论引导[J].传播力研究,2019,3(15):275.

[2]豆瑞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时期舆论的引导意义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0):51-52.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闻传播互联网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