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师支持
2019-11-05吴朝杰
吴朝杰
摘要
初中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应在阅读初期、阅读中期、阅读后期分别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
关键词
初中生 整本书阅读 教师 支持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读整本的书”的主张。近年来,初中生整本书阅读(又称为“整书册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初中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理解水平还稍显不足,尤其对于刚踏进初中的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还缺乏恰当的方法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能助他们一臂之力的,就是语文教师了。阅读过程大致分为阅读初期、阅读中期、阅读后期三大阶段。那么,教师的支持性行为理应贯穿整个过程之中。
一、阅读初期:三个“良好”,让整本书阅读有计划,有准备
1.采取良好的调动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时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且看教师自身的激趣能力了。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教师会当堂为学生读一读书的序言,也有教师列举一些名家评论和推荐语。当然,也有教师用与书的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才是真正的目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更主动地去思考、探究。
2.协助学生制订良好的阅读计划,保障阅读循序渐进。
教师根据整本书的字数、页数、章节数,给出一个每日阅读量参考范围,并设置最低阅读量。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形成一个阅读量的计划表。教师的助力行为,帮助学生对时间进行了管理,也是对学生的另一种监督方式。学生有了阅读计划,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3.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静心阅读。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可以将自己的语文课改为阅读课、与其他教师协调自习课的时间分配,为学生争取阅读的时间。
家里的环境相对来说更加安静,但是学生少了一起读书的同伴,这是一个劣势。因为初中生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从众心理,同伴都在读书,自己的读书欲望也会被激发。所以,语文教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动员家长充当“伴读”,与孩子一起读书。
二、阅读中期:三个“引导”,让整本书阅读能深入,有延续
1.“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的助力行为要遵循“以学生的学”为原则,注重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查找资料,学会用已知探究未知。教师还要收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大家共同探讨。这既解决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又激励了学生大胆进行质疑的精神。
2.引导学生顺利渡过阅读“瓶颈期”,让阅读得以延续。
这里的阅读瓶颈期,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书中的人物、事件变得复杂,信息量增大,抑或由于内容晦涩难懂而读不下去的这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阅读进度变缓,甚至产生放弃阅读的心理。教师此时应调查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处于阅读瓶颈期,教师就应该组织开展一次中期阅读交流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一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纷杂的事件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顺利突破阅读瓶颈,让阅读得以延续。
3.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索语言的奥秘,增强获得感。
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走马观花,很难深入文本。然而,精读又耗费较多时间,条件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建议学生采取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准确遴选出书中最能体现作家语言特色、最能表现主旨、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章节,让学生精读并批注。教师通过这些章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深层含义。这样的阅读既有深度,又保证了速度。
三、阅读后期:三个“建立”,让整本书阅读有思维,有拓展
1.帮助学生建立交流互动平台,让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在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要及时开展读后交流会或者读书成果汇报课。学生可以对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主题、情感等展开讨论,也可以分小组就某个主题做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汇报。在学生的交流、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纠正。
2.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让阅读成为习惯。
笔者认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提高深入探究的主动性、打开思维的评价激励机制,都是“有效”的。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更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评价激励机制不一定是阅读后期的专属,在阅读中期也可以实时跟进。
3.帮助学生建立书与书之间的联系,提升阅读的宽度和广度。
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教师还要推荐同类型或者同主题的书让他们阅读,进而实现延伸阅读和比较阅读。美国作家莫提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我们阅读一本书,可以实现前面三个层次,而想要实现第四層次——主题阅读,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则需要我们阅读多本同主题的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同主题不同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个阅读层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难度最大,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宽度和广度。
教师在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助力的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阅读,也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