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奏”的艺术:故事从平庸到神奇例说

2019-11-05祝荣泉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北站清江叙事学

编者按: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更多聚焦文体学范畴,重视遣词造句,忽略结构技法。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祝荣泉致力于从叙事学视角研究作文教学,提出了“故事化作文”教学主张,力图让作文教学变成“两条腿(文体学+叙事学)走路”。本期《苏派作文教学》栏目刊发祝老师的研究文章——《“变奏”的艺术:故事从平庸到神奇例说》。文中的观点和案例或有助于一线语文教师生发作文教学智慧。

我们常把罗丹的这句话挂在嘴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我们的世界也从来不缺故事,缺少的只是讲好故事的技法。

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意识:故事的情节可以简单,但故事的讲法一定不能简单。或者说,简单的情节,照样可以讲成动人的故事。再精彩的故事,到了不会讲故事的人嘴里,就会讲砸;再平庸的故事,到了会讲故事的人嘴里,偏偏就能讲活:关键在于故事的讲法。

叙事学,或“故事化作文”对故事的定义是:故事,是三个及以上情节的排列和组合。构成故事,必然要有三个以上的情节元素。把这些情节元素拿到叙事学“排列和组合”(组织)的层面进行故事“变奏”的讨论与思考,则看似平凡乃至平庸的故事,照样可以演绎出精彩。或者说,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讲法。我们要做的是精心选择其中一种最好的讲法。

下面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2018年,正月十五过去的第二天,正是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返城的日子。

我开车从家里赶去一所学校,脑子里盘算着下午的会议内容。

等一个红灯的时候,我发现车子的雨刮器在勤快地工作着,这才猛然想起刚才看到的一幕有点异样,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长途车站西边不远处是一座桥。一个姑娘站在桥中间,望着河中央,旁边放着一个大行李箱。姑娘一身打工妹的打扮,没有打伞,没穿雨衣。

不会吧?我心中涌起N种“英雄救美”的念头。赶紧掉头,姑娘还在,还是那个一动不动的背影。我停下车,摇下车窗:“姑娘,你没事吧?”姑娘回过头,赶紧笑得一脸的天真烂漫。她还没开口,我就知道应该没事。

“没事,没事。”姑娘感觉到了她的行为艺术带给路人的不解,脸上显出歉意。

我下车,拿了把伞给她。姑娘说:“不用不用,我等的人马上来了。”

东边果然来了个穿黑衣服的小伙,也是一脸歉意。我要走。“大哥,留个电话吧。”姑娘说。“不用了。”我说。

这个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成了我以后很多课的素材。这辈子唯一一次感觉要当英雄的时刻,就这样无疾而终。但是,这个素材却演绎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

那天,我把这个故事口述给全班学生后,请部分学生重新讲述一遍。(注意:我用的是讲述,而不是复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把上面的文字大致复述了一下。有的学生学会了给故事“添油加醋”,对相关情节与场景细节描述得比较到位,不错。有个别学生把故事叙述者“我”变成了“他人称”的“祝老师”或“中年男人”,这是“转述”,是转换“叙述视角”的功夫,更不错。但是,这都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知道,故事其实有很多“变奏”的可能。于是,我投影出示了两张图表:

很多聪明的学生瞬间明白了什么。我们一旦把寻常的“故事要素”图表转换为“故事转盘”,故事的格局立刻得到了提升,故事的讲法也就瞬间呈几何倍数增长。“故事转盘”的意思是:我们让它转起来,指针停在哪里,故事就从哪里讲起。

一番讨论后,我投影给出了如下开头:

1.不会吧……

2.姑娘,你没事吧……

3.没事没事,大哥,真没事……

4.刮去车窗上的一片雨珠,他猛然想起,刚才路过的桥上,那一幅画面美得有点惊悚……

5.许多年以后,她回想起那个曾经的误会……

6.许多年以后,他回想起没当成英雄的那个下午……

7.沒事,也挺好……

一个学生给出了第8种开头:

8.许多年以后,我奶奶回想起那个曾经的误会……

然后,大家围绕这些开头创作“微故事”(100字左右),课堂瞬间漂荡在故事的海洋里。

下课时间到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后将“微故事”升格成微小说。

第二天,我读到了杜小天同学的作品——《曾经走过》。

曾经走过

杜小天

许多年以后,他回想起没当成英雄的那个下午。

北京时间14时33分,清江北站。

“再见,下回再来啊!”一个中年男子在月台上挥别朋友。

火车渐渐远去了,他转身离开。出了车站大门,不料已下起小雨,男人只得沿着建筑边缘缓步行走,并不时地扫视着过往车辆,期待能有一辆的士。雨似乎有增大的趋势,他于是停下脚步,驻足等待。

她似是不在意雨点,撩起一绺沾湿的头发。手上的行李箱很沉重,她吃力地拖着,走在雨中。不久,她也停了下来,就这么站着。那是一座桥,桥下是河。她的目光也随之停留,不时看向桥下,眼神中流露着犹疑与不安。

他看见了她。

她没有看见他。

他对那姑娘的行为感到很奇怪。“桥边,河,她不会是……”他陡然紧张起来,冷汗直冒,不敢继续往下想。

“姑娘,你没事吧?”他快步上前,神情不那么自然。

她明显愣住了,不知为什么这男人要来询问她。

“你应该不是本地人吧?是不是遇上什么麻烦了?这雨也不小,怎么就在这站着?”他见她不回答,便追问,脚下不露痕迹地挪动两步,欲把她向桥内侧赶。

“没……没事……大哥,我没事……”她退后两步,言语中有羞怯,也夹带着疑惑。

“真的没事?我能帮到你什么?”他迟疑了一下,继续问道。

“大哥,我没事,真的没事。我只是在等人。她不熟悉这个地方,我站这,她能看见。”

“你……没事,就好。我刚刚看你就这么站在桥边,还以为……看來是我想太多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很腼腆,很真诚。

“实在等不到,就进去吧。雨也不小,着了凉可不好……”他还想再说些什么,终是欲言又止。转身,离开。走了两三步,又回头看了一眼。

望着男人离开的背影,她抿了抿唇,刚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好人。”她默默地想。身处异乡,没想过会有人来关心自己。这感觉是难以言状的。“谢谢!”她说。尽管男人已经听不见。

“嘀嘀嘀……”刺耳的喇叭声,显示着后面车辆的不耐烦。男人抬手看看表,摇摇头,发动车子,离开。

他在哪?清江北站。

那么,她呢?——哦,也在。

不过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又回想起同一件事情。他走过了。她也走过了。

他们曾经都走过哪儿呢?——哦,是雨中的桥。

这篇文章有点故事的意思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于是就有了第三天经我修改后的作品。

曾经走过

杜小天  祝荣泉

1.他

许多年以后,他回想起没当成英雄的那个下午。

北京时间14时33分,清江北站。

“再见,下回再来啊!”一个中年男子在月台上挥别朋友。

火车渐渐远去了,他转身离开。出了车站大门,不料已下起小雨,男人只得沿着建筑边缘缓步行走,并不时地扫视着过往车辆,期待能有一辆的士。雨似乎有增大的趋势,他于是停下脚步,驻足等待。

她似是不在意雨点,撩起一绺沾湿的头发。手上的行李箱很沉重,她吃力地拖着,走在雨中。不久,她也停了下来,就这么站着。那是一座桥,桥下是河。她的目光也随之停留,不时看向桥下,眼神中流露着犹疑与不安。

他看见了她。

她没有看见他。

“桥边,河,她不会是……”他陡然紧张起来,冷汗直冒,不敢继续往下想。

2.她

许多年以后,她想起了那个曾经的误会——

“那个男人好怪,上来就问我‘姑娘,你没事吧?,神情那么不自然。有这么跟姑娘搭讪的吗?还是我真的遇见传说中的猥琐男了?

“电话里跟朋友说好了,站在这座桥上等她,好让她看见我。身处异乡,这个城市和今天的雨一样冰冷,别指望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打工妹。

“男人一步步把我往桥中央逼。我一脸无助,望向周围的人群,没有一个人有停下的意思。豁出去了,我要大喊救命。”

3.他和她

“姑娘明显意识到我的唐突了。”他想。

“你应该不是本地人吧?是不是遇上什么麻烦了?这雨也不小,怎么就在这站着?”他见她远离了桥栏杆,缓缓地问道。

“没……没事……大哥,我没事……”她退后两步,言语中有些不安,或是羞怯,也夹带着疑惑。

“你……没事,就好。我刚刚看你就这么站在桥边,还以为……看来是我想太多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很腼腆,很真诚。

“大哥,我没事,真的没事。我只是在等人。她不熟悉这个地方,我站这,她能看见。”她终于明白了男人的意图,笑笑,好轻松。再细看男人,西装革履,不应该是她想象的样子。

“实在等不到,就进去吧。雨也不小,着了凉可不好……”他还想再说些什么,终是欲言又止。转身,离开。走了两三步,又回头看了一眼。

4.他和她的后来

“嘀嘀嘀……”刺耳的喇叭声,显示着后面车辆的不耐烦。男人抬手看看表,摇摇头,发动车子,离开。

他在哪?清江北站。等红灯时,看那座桥,忘记了时间。

“苏总,我们该登车了。”秘书提醒望着桥走神的她。她抬手看看手表,摇摇头,走向检票口。

她在哪?清江北站。

桥上仿佛站着两个人,她和他。

那天,她望着男人离开的背影,抿了抿唇,刚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好人。”她默默地想。这感觉是难以言状的。“谢谢!”她说。尽管那个男人已经听不见。

那天,他回头看了她一眼,想,自己刚来这个城市时,也曾有个陌生人在桥上问自己:“小伙子,你没事吧?”

他走过了。她也走过了。他们曾经都走过哪儿呢?——哦,是雨中的桥。

修改后的文章,综合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于是故事有了更深的意味。

故事只有一个,讲法却不止一种。按照“故事化作文”的“排列和组合”思想,故事“变奏”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空上,打乱原有时间的顺序后进行联结;2.选择不同的人称和叙述视角;3.写好第一句话,因为第一句话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即“叙述定向”;4.要有想象力,包括“情节的想象力”和“道德的想象力”,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就是演绎好“故事的意义”,即“这个故事我要告诉你讲的是什么”。

最后想说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或基本逻辑。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师挖空心思想题目→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文→教师度日如年批作文”这条枯燥和悲催的生产线,而应该像“故事→作文→故事”这种模型,让写作被故事包围,让写作为故事服务,进而写作也产生新的故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北站清江叙事学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摄影
5条公交线路接驳高铁潍坊北站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把清江挑回家(外一首)
鱼跃清江 广场舞
永城北站民警:以实际行动确保暑运安全
黄耀武
像群山一样无名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