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施策 为新苗教师专业发展导航

2019-11-05蓝雪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苗教龄研修

蓝雪敏

近年来,随着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高学历非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或非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量加入小学数学教师队伍,随之也不可避免凸显出“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匹配度低”的现象。

笔者历经两年时间,对本县域5年内教龄的102位新教师(以下称为“新苗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课堂观察和常规检查(含备课、听评课、批改、教学反思、杂志阅读)”等形式的调研,发现了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有待加强

调研结果显示,新苗教师(尤其是非师范院校和非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规范落实方面意识淡薄,体现在教学预设不规范、教学实践中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课堂及时调控能力差、作业批改随意性强且淡化二次批改、教学自主反思意识不浓且针对性不强、自主阅读杂志意识弱等。

2.教材研读与教学实践能力急待提升

调研中发现,新苗教师教材研读能力较弱,对教材编排体系缺乏系统了解、对课时内容编排意图研读不深。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流程照搬教材编写顺序,习题的设计完全来源于教材原题,教学资源(课件)直接来源于北师大教材网站“绿色苗圃”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和习题的能力极其欠缺。课堂教学从学生生成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反应出实践能力较弱,课堂执行力不强。

  3.校本研修在新苗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近70%的学校在新苗教师专业提升过程中忽视校本研修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研修内容传统单一(上课、评课)、研修策略指向性不明(缺少主题)、研修针对性不强(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针对新苗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研修参与度不高(教师随意、任务观点),研修过程学校领导关注不够(校长、分管副校长很少参与学科教研组研修活动)等。

如何针对新苗教师凸显的专业短板分层施策,引导他们的教育教学更具规范、教材研读更具广度与深度、教学实践更具有张力……这不仅是区域教研员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校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更是新苗教师个体应主动努力的方向。

二、分层导航

1.岗前培训——规范先行三部曲(对象:入编还未入岗的0教龄教师)

教学基本规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针对本县域入编小学数学教师非师范类比例高,入职前没有在小学实习(见习)的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规范一无所知等现状,在暑期岗前培训中,组织0教龄新苗教师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 理论学习在前(设疑)

通过独立学习、论坛交流、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让0教龄教师明确学科教学规范,为正式入职建立基本准则。同时,让教师们罗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后续案例解读中加以剖析解答。

2)案例解读跟进(解疑)

根据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邀请县学科骨干教师结合案例剖析帮助他们解读教学建议30条,为他们解疑释疑,为他们提供解决常规问题的基本策略。尤其是在“如何研读教材、如何规范备课、教学反思应该写什么、学生作业批改和辅导策略”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入职前的有效指导。

3)入岗两周督查(检测)

结合开学调研,在开学后两周内,对0教龄新苗教师落实 “浙江省小學数学教学建议30条”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听课、查阅材料(备课、反思、批改等)等方式,对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作出诊断,提出改进方向和策略。

2.在岗培训——能力提升举措实(对象:入岗1-5年教龄教师)

不同教龄的教师专业成长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实施分层培训。新苗教师的在岗培训,要做到“分层又分项”,让每一位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同一次培训中有不同的收获。(附县域新苗教师32学时培训分层分项实施流程图)

1)实践培训,磨课磨人

统一培训中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果要让每一位受训教师真正主动参与全过程,策略的设计尤为重要。采用“先磨课再随机抽签学员上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员自主参与教学实践。

2)教材解读,导师引领

确定教学内容后,导师(县域内的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教研员等)指导全体新苗教师精心研读教材,形成常规教学流程雏形。

3)教学预设,个人思考

每一位新苗教师自主设计,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预设。

4)试教诊断,智慧共享

给足一定的时间,让每一位新苗教师在各自学校进行试教,学校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试教、研讨、改进,借助团队力量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5)教学展示,取长补短

集中展示采取“临时抽签随机产生上课教师”的方式,确定教学展示对象(一般选3个同课异构)。研讨则采取先“临时抽签随机产生评课教师”(一般选5~8个)现场评课,后小组交流,在互动学习中取长补短。

6)集体研讨,课例成型

汇总各组交流材料,由导师引领新苗教师共同分析、修正,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三度重构,形成精品课例。

这样的教学实践,磨的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实践过程以“一课带一课型”的看课方式让教师们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教材研读能力。

7)分项培训,互学互评

分项培训根据不同的教龄,采取“线上说课(说卷)资料学习、线下集中观摩说课(说卷),各自准备资料、分组集中互学互评”的策略,让新苗教师在历经两周的独立思考后,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说”的方式向大家呈现。

8)集中展示,资源共享

分层分项培训展示后,选拔出每一层次中的优秀教师集中展示,使资源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3.校本研修——主题凸显重补短(对象:入岗1~5年教龄教师)

校本研修是学校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其重在研、重在诊断、重在改进与提升。学校校本研修应该针对新苗教师的短板,在其专业补短中主动作为、精准施策。

1)分层实践,补教学演绎能力之短

不同层次的新苗教师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校本研修应针对不同教龄的新苗教师,在教学演绎能力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模,模仿课(1年教齡)。通过对特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教学的模仿,使教师知道怎么上课。

二磨,研磨课(2~4年教龄)。借助学校校本研修之力,通过团队力量帮助新苗教师研磨一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每学期新苗教师至少研磨两节课。

三构,构建课(5年教龄)。以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给定一个教学内容,让新苗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以此促进他们创造性使用教材构建课。

2)分项制度,补学科专业素养之短

针对新苗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短板,校本研修应分项建立相关研修制度,帮助他们精准补短。

建立“月导读+专题导读”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学科知识专题学习,提高新苗教师学科专业知识。

建立“教材研读一对一师带徒”制度,对1~2年教龄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他们读懂教材、选择教法。

建立“四个一”科研提升制度,通过一课一反思、一月一课例、一学期一论文、一年一课题,帮助新苗教师明确科研内容和方向。

建立“五查”常规评价制度,通过查备课、反思、批改、听评课、杂志阅读,全方位评价新苗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小学数学新苗教师作为区域学科队伍中最年轻的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需要个体、学校、区域多方合力出谋划策,更需要借助学习、培训、研讨、展示、比赛等多种途径强力推进。分层施策、精准导航、精准发力,一定能助推新苗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给新教师的建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永新,高万祥. 教师第一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新苗教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孤儿助残记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