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爱的教育的研究

2019-11-05章佩花

教师·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留守儿童幼儿园

章佩花

摘 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寄以关爱,让他们从小在爱的包围中健康成长,能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自律的生活习惯,并且逐步形成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品格特质,是农村幼儿园爱的教育的初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局限性,决定了广大农村留守儿童阶段性地存在部分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健康成长保障的缺失。这对正处于身体发育、能力培养、品格塑造特殊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爱,是最伟大而又最朴实的情感,是所有道德美好和情操高尚的基本体现。教育,是个重要而高尚的行业,是一个需要爱的行业。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数量基数大。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爱的教育缺失情况,我们寻找问题根源,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力求保障其身体、能力和品格都均衡发展,这对他们的未来,对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爱的教育”重要意义

爱的教育,概念來源于西方教育体系,理念却早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历史变迁,近代有些缺失,而今又重新引发人们的关注。

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看,爱的教育有三层意思:热爱教育事业,有使命感,有不可动摇的信念;为留守儿童全心全意地付出真诚的爱,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气;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社会大众。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来看也有三层意思:从老师那儿,从同伴那儿,从家长那儿,从所有能接触到的任何地方,去感受并接纳大家的真诚与关爱(一个不拒绝爱的人,会更加珍惜得到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用爱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有了爱的内涵,再将爱的情感释放出来,回馈家人和社会。

教育是爱的培养,更是爱的传承。如果没有爱,教育会死亡;教育如果不培养爱,那就是失败的教育。爱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做人的教育。爱的教育可以让留守儿童的“爱商”得到一定的提升,对爱的感知力得到增强,且在感受到了别人的爱之后慢慢地回馈给别人。让留守儿童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么样表达爱,非常重要。爱的教育,可帮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个人价值观不正,行为就少了规范;太多人价值观不正,道德就会沦丧。

二、令人担忧的现状:爱的教育严重缺失

(一)品德培育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个性倾向、人格品质,会形成一个格调和方向性的雏形,虽不能说定格,但对将来品德的发展趋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山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且监护人大多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下。“四二一”的家庭成员结构组成,隔辈亲的特殊情怀,过高的期望和依赖,陪伴缺失的补偿心理,都让现在的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很特别。留守儿童生活在家庭金字塔尖,一家人对孩子,都是不索取的宠爱,没有底线的溺爱。这让留守儿童感到一切来得太容易,所以从来不懂得去珍惜。前人在沧桑生活中长期不公的待遇和物质匮乏留下的后遗症,重金钱而轻道德的偏执理念等负面因素,都在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原本如白纸一般单纯的留守儿童,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规划与引导,会对其品德发展的趋势有不良影响。

(二)身心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三观塑型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情感意志极其脆弱,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陪伴,需要有一个情感上的靠山,且需要父母随时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把好的情绪放大,把坏的情绪排掉。而恰恰这个时候,父母为了生计,为了养老,为了孩子的未来,远在他乡,不能陪在他们身边,也无暇顾及他们情感情绪的变化与关爱需求,很容易造成其焦虑狂躁、自暴自弃。他们小小年纪就处在被托管的状态,家里年迈的老人也大多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家庭成员角色的缺失直接影响他们对家的认同感。他们心里有不开心的事,没人可以诉说;遇到高兴的事,没人可以分享;心里迷茫了,没人指点迷津。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会变得自卑而孤僻,存在社交障碍,不能融入社会。

(三)学习与习惯问题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根据教育部门统计的大数据分析,山村留守儿童,大多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得不太理想。比如,吃饭光盘的习惯、洗手洗脚的习惯、见面打招呼的习惯、说话用普通话的习惯以及公共场所轻声细语的习惯等。他们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有多大影响。更多的是家长思想意识到了,却没有更多的精力、没有条件去慢慢培养。

现在留守儿童学习的学科偏杂、难度偏高,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宽度与深度,都需要十分宽裕的时间、十分博学的知识来支撑。留守儿童在家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这些看护人年龄偏大、精力偏差、文化偏低、见识偏少、思想偏旧、能力偏弱,这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与成效方面都比同龄人稍差一些。成长时期不坚实的基础,对将来的学习与发展都十分不利。

三、全方位改善策略分析

(一)感受现实中的爱,塑造内心的爱——培育爱的品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留守儿童爱的教育,要尽可能早一点开始,尽可能从细微之处入手。幼儿园作为留守儿童除了家以外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对留守儿童优良品德的塑造,需要有所担当。相对于家长,幼儿教师在幼儿们心中的地位,更加高大更加权威。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在品德方面的问题,幼儿园应通过一些爱的教育,逐步地纠正,慢慢地培养。比如,对“四二一”结构中的“小皇帝们”目中无人和老子天下最大的自我良好感觉,可让他们多看看《变形记》,看看别人的天和地,体会一下生活的不容易,听听远山的呼唤,唤醒爱的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对事情冷漠不关心,可以让他们多看看一些热血的新闻故事。比如,汶川地震中,十五勇士为了了解灾情,为了向党和国家汇报救灾工作第一手资料,为了灾区人民在黑暗中早一点看到光亮,临危受命,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极端不利条件下,惊天一跳。比如,木里火灾中三十位森林卫士壮烈逆行……他们大多还是90后,他们也需要父爱母爱,也需要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是,在灾难面前,他们选择了付出,做出了牺牲。要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懂得,岁月之所以静好,只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再比如,周润发的裸捐、李连杰的“壹基金”、韩红的公益行。这些都是很好的爱的教育的素材,留守儿童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不再黑暗与寒冷。通过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规划与引导,留守儿童的品德就会慢慢地向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呵护·关爱·认同·激发,强化内心——确保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情绪很敏感,意志很脆弱,需要安全感,需要认同感。留守儿童父母出门在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体弱年迈。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弥补这些角色的缺失,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关爱与陪伴。他们高兴的时候,我们陪他们一起开心,把一份快乐变成多份;他们伤心的时候,我们给予安慰,分担他们的不开心,把一份不开心分成几份;他们有心事的时候,我们做一个倾听者,让他们的心里话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他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情绪收纳者和疏导者,让他们宣泄之后可以轻松起来。总之,尽可能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僻与自卑,使他们乐观积极,并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也可以通过一些家庭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让留守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角色带来的不同体验,以及来自不同角色的真情实感。比如,“老鹰抓小鸡”游戏,可试着让他们来当鸡妈妈,照顾别的人,体会到怎样才算是爱,怎样把爱表现出来,让爱在留守儿童的心里,慢慢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看见。天长日久,慢慢积累,留守儿童就会变得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

(三)生活教育完美融合,好习惯助力学习成长

现在幼儿系统有一种教育方式很受推崇,就是“一日生活”。“一日生活”理念,来自陶行知的“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学习是生活,在家生活是学习。在“一日生活”中,留守儿童一点点地学习知识,一步步地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如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念念报纸,学习认字,练习标准发音,从小养成说普通话的習惯;吃饭前背一背古诗《锄禾》体会劳动的艰辛、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吃饭不浪费的好习惯;角色扮演游戏《狼来了》,从小养成不说谎的习惯;看动画片《愚公移山》,有意识地培养坚持的习惯;以优秀儿童为榜样,多想问题,多问问题,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假日,培养他们主动思索的习惯。中国有很多传统节假日,都具有爱的教育意义:春节的除旧迎新;二月二龙抬头的自立自强;清明的不忘祖先;端午节屈原的爱国情操;七月七的自由与爱情。还有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节日,都可以作为爱的教育的契机。这些都是一日生活。“一日生活”中,充分融入爱的教育,以一颗有爱的心,热情洋溢地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让留守儿童拥有一颗爱的初心,并愿意用这颗初心来回报社会。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全社会范围的问题。幼儿园单方面承担不了这么重的担子,广大家庭和社会都必须参与,且要长时间的坚持、深入有效地开展。全社会共同努力,接力爱的教育,播下爱的种子,悉心浇灌,迎接爱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潘燕金.用爱传递温暖——做好一个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7):60-61,86.

[2]于红梅.惟爱导航,德育工作注重实效[J].中华少年,2017(22):19-20.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留守儿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