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成就精彩
2019-11-05迟雪平
迟雪平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培养的重要对象,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一些好的习惯和价值观念需要从小培养,有利于学生尽早拥有正确的观念。但是全国各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差异大、师资力量悬殊、城市农村教育质量差异大、理论性知识偏多、脱离实际等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一起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而努力。文章通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融入生活进行研究。
关键词: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儿童期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得学生日后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使其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教师从主体转化为辅助作用,将学生转化为课堂的主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不应是“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地读着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只是获取了表面的知识点,而没有经过学生的大脑思考,使其具备切合实际的情感、思维。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活动,结合课程的知识点,设计合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心体会和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做铺垫。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的案例是从日常生活案例摘取过来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在讲解课堂案例的时候,需要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学习,而家长此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还处于较弱的地位,因此,更加需要教师从生活出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多元化、信息化是目前教师的追求目标,希望可以将小学道德品质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树立学生的优良品德,传承中华美德。[1]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案例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筛选出适合小学生的案例,选择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的案例。比如,在认识朋友的知识章节中,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朋友的重要性和朋友的作用、如何交朋友,不需要让学生逐个去分析哪个朋友对自己日后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学生存在较大难度的案例,教师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去循循善诱,必要时和家长一起合作,为学生营造优异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中,学校是小学生的大家庭,除了需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树立好的榜样作用,表扬道德品质高的学生,让学生可以向之学习。教师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根据成绩而定名单,还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学做好人好事、学雷锋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确保公平公正地选拔,为更多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学习其文明行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和家长合作,保持目标一致,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学习,如让小学生在家里或者在节假日期间,从家长或长辈、其他人的行为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部分学校不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用其他课程替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况,使得道德品质教学活动少之又少,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和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学生的后期发展。目前部分学校一些教师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该课程,觉得该课程无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影响了课程的开展,影响了教学成果。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不一样,需要教师更加具备耐心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和教学方法,每年都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好的教学方法。
(二)不同地区学校的生活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
课堂的案例往往都是从生活中摘录到课本上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投入学习。不同地区的学校的生活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城市和农村的环境,不同的环境下,小学生遇到的生活案例也会不一样。例如,在开设“我与物做朋友”这一课程的时候,有些地区的小学生涉及的物体比较少,而有些地区的小学生接触的物体就多种多样。在公交让座问题上,小学生要学习长大后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但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公交,无法让小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环境存在差异外,不同地区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学校资源也存在差异。例如,學校草地或者树木旁边的指示牌,有些学校重视学校的一草一木,设置指示牌来引导小学生热爱学校,保护花草树木,但是有些学校没有树立指示牌,导致学生随意践踏花草。
(三)理论性知识偏多,脱离实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熟悉课程知识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授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因为小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启蒙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品质、习惯、情感,这些个性特征的培养不是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就可以一天培养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学会自主思考。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开小差的情况,不仅影响了课堂纪律,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这一课。
三、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生活的方法
(一)熟悉教材,结合小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综合课,而且该课教学的话题和素材来源于生活,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情感目标)要切合实际进行设计。[2]教师应该熟读教材,了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掌握每一小节之间的练习,在课后及时总结和评价,汇总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记录文件,便于后期遇到类似知识点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写教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的方法,避免走更多的弯路。教师可以让家长陪同小学生提前在家预习课堂知识点,先让小学生对案例中的事件进行自我判断,学习案例的道德品质。每一节课的重难点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在掌握好课堂纪律的同时,重点讲解课程的重点,解释好课程的难点,而且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二)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辅助者,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合宜的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興趣和积极性去学习。而且课堂互动有助于师生情谊的培养,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而不是遮遮掩掩隐藏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合宜的问题,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思考问题,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小组的形式将想法汇总给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提问部分表现积极的学生,表扬观点正确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从中知道,好的品德和习惯、价值观可以受到表扬和肯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增加课堂辩论活动,让学生从正反面学习知识点,了解各种道德品质的利与弊,进而加深学生学习道德品质的印象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很多人对于国内热点话题“圣诞热”,国人是否应该庆祝产生了争议,教师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以该争议点为辩论主题,让学生围绕“我们究竟该不该过圣诞节”进行辩论。[3]其中,正方学生应赞成庆祝圣诞节;反方则不赞成庆祝圣诞节。在课前,应该让双方准备好辩论材料和内容,并邀请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作为评委,才正式开始辩论活动。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目标,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先让学生自评,再让学生他评,增加评价的主体,使得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评价。多向的评价方式让课堂交流不再拘泥于师生之间,更促进了生生融合,开放了自主观念,让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的评价互动中吸收丰富的经验,挖掘学生的个性,使其拥有创新的体验,令学生的感知更加灵活、敏锐。[4]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设课外活动
哲学家强调真理与实践密不可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5]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品德和习惯是需要一辈子去坚持的,从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有助于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品德。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增设课外活动,比如让小学生去老人院表演、陪老人家聊天、让小学生去社区做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小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去当地的革命基地学习革命家的革命事迹,组织学生进行义卖活动,使得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优良品德。
总而言之,一个人先具备优良的品德,再学习更多知识,才能更好地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这项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一起为小学生的品德培养而努力。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重点培养对象,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他们的品德。教师应该熟悉教材,结合小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增设课外活动,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生活,成就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吴冬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59-60.
[2] 吴 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校园(中旬刊),2014(4):193.
[3] 许丽萍.“开放”,成就精彩[J].教书育人,2016(10):19.
[4]黄茜茜.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5(19):19.
[5]谢凤霞.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教师,2016(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