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回答“No”现象的解析与研究
2019-11-05陈小芳
陈小芳
摘 要:“Yes / No Question”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对话、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置“Yes / No Question” 旨在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多说、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创造思维和人文情怀。课堂答语“No”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学生各种心声的写照。文章对学生课堂答语“No”进行多种现象分析,破译现象背后的心灵“密码”,探究教学育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答语“No”;破译“密码”;教学育人
一、引言
教学离不开对话。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写道:“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对话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对话是连接教学的纽带。教师课堂提问是课堂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课堂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巧设开放性问题,促成高质量、有意义的双向交流成为教师们钻研的方向。因教学需要,“Yes/No Question” 在英语课堂中同样不可或缺。教师设置“Yes/No Question”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核实信息阶段,而是要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多说、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创造思维和人文情怀。学生的答语,尤其是“No”向教师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不仅能掌握他们当下的学习状况,更能感触到他们的情绪、情感、心理、态度等。教师要学会透过学生“No”的发声,聆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二、No—真话里的真情实感
教师们都追求流畅、顺畅的课堂,祈求学生劲头饱满、情绪激昂,期盼课堂预设和生成达成完美统一。然而课堂最大的魅力即充满了灵动性、不可预知性。教师的预想往往被学生的回答“No” 所“破坏”。他们或凝重、或笃定的表情诉说着“我”不开心或“我”不认同。
(一)“我”不开心
当教师“兴致勃勃”地询问:“Would you like to chat with your best friend?/Do you love your father/mother? ”总有学生不应景地说“No”,而他们的理由也会让教师若有所思:“My best friend told a lie to me three days ago, and I dont trust him now. I dont want to talk with him any more./My father is very strict with me. He never listens to me carefully. I know he loves me, but I cant feel his love.”
学生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率真”难能可贵。教师应该感到庆幸,他们是何其信任老师,信任这个集体!只有当他们觉得当下环境是“安全”的,他们才会将实情和盘托出、公布于众,所以教师一定要感谢和理解这份“真”。同时教师也会发现,他们的回答里伴着丝丝伤感、哀怨、甚至愤怒,所以教师绝不能止步于仅与之共情,他们口中的“No”,他们的“不喜欢” 其实就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事和烦恼。为学生排忧解难,呵护他们的情感,使其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当多关注他们的情绪,了解情绪里隐藏的故事,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协调多方力量,化解一些矛盾,做学生情绪的安抚者、矛盾的化解者、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当学生神采飞扬又虔诚备至地告诉教师:“My best friend was also unhappy when he told a lie to me. He apologized to me. Now we are still good friends. \ It seems that my father has changed a lot. He tries to be kind to me. He is willing to listen to me and gives me some useful advice when I ask him for help. I feel quite relaxed with him. I can feel his love now.” 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结果!
(二)“我”不认同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当问及“ Do you think life is better than before? ”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No. The environment is worse than before. Good faith is also hard to find in todays society ”. 对于“Do you think travelling is meaningful to us?”这样的问题,他们也绝不盲从。“深思熟虑”之后开始发表见解:“ No, because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what travelling really is. They just sleep, take photos and go shopping. This kind of travelling is a waste of time.”从他们的“不认同”里,可以发现学生们长大了,他们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认知、评判体系,同时他们的社会性情感也日渐丰富,开始学着站在社会的视角看问题。
然而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分析问题有时是表面的、片面的,他们的认知往往错中有对,对中有错。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正确地去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步骤,舍得停下来花时间 “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和学生做深入的探讨:“To be honest, life is better in some ways but not in every area. Some of you mentioned the environment and good faith. Everybody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make our society better.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two issues.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 What do you think is good faith?”
在探讨过程中,英语不再是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真实交流的载体,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从中也得到了提升。英语教学也被赋予了非凡的时代意义:它不单单是学科的教学,更是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教育”。
三、No—假话里的真实意图
(一)“我”无奈这么说
英语教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提及“Have you ever been to...?/W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ideas with us?/Did you help anybody when he/she was in trouble?...”总有一部分学生违心地用“No”来搪塞教师。他们明白,如果回答“Yes”,教师一定继续追问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回答“No”就可以应付当前的任务。他们有这种“蒙混过关”的想法实则反映了他们的无奈:他们的英语学得不好,还没有信心参与课堂的“交流”,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内心也是渴求进步的,但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导致英语基础薄弱、能力欠缺。他们口中的“No”似乎是一块遮羞布,掩盖了当前的小尴尬,同时也暴露了他们的薄弱“地带”。
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们一方面要顾及他们的颜面,不可无情地揭示其伤疤,但也绝不能听之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多说一句话、一个词。慢慢地,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追问不是为了为难他们,而是在给他们做诊断、做治疗。他们也会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习就是要迎难而上,找对方法,形成良好习惯方可“胸有成竹”。当然,课后的辅导也要紧锣密鼓地开展,教师双管齐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教师所期盼的“英语课上人人愿意说,人人有话说”的美好画面就会实现。
(二)“我”故意这么说
谈及某些既成事实或共识时(如“Is Yao Ming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Has shopping online changed our lives?...”),总有学生故意“唱反调”。当然,有部分学生是想通过此举引起教师的关注,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期待教师能听听他们 “另类”的观点。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的故意里藏着一种自信。教师应该珍视他们跃跃欲试的勇气,因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正是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展示。教师不但要鼓励、赞赏,还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发展其有利的个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还有部分地地道道的“熊孩子”,他们的口中的“No”实际是在干扰教师的教学。他们对课堂的不敬畏,实则是对教师的一种试探和挑衅。说“No”也许只是犯“熊”的第一步,后续课堂随时可能有“险情”。如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里就要谈到师生关系了,它是影响教学进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融洽关系的第一步便是要建立信任,正所谓“信其师,亲其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敬爱自然会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与人为善的品行,课堂上的不和谐“小插曲”也必将销声匿迹。信任关系的建立是需要契機和过程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走近学生,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学识、才情、修养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要用渊博的学识震撼学生,用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用拳拳爱心感动学生,当然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感染学生。总之,师生相处是个“艺术活”,教师有必要花心思去揣摩。
四、结语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学生的课堂答语“No”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窥探到学生的能力、情绪、情感、态度……它是学生极简单又复杂的成长“宣言”开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须时刻留意观察,用心去洞察学生答语背后的含义,学会破译各种心灵“密码”,做一名优秀的“解语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张楚迁. 给英语老师的101条建议[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汪凤炎,燕良轼,郑 红.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5]隋慧芬.“任务型教学”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6]谭小艳.对话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7]刘灌缘.对话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8]何 静.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9):30-31.
[9]彭彦美.情景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0]王文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及改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1]张 娅.初中英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7(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