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尝试教学法构建小学数学生命课堂
2019-11-05张莲英
张莲英
摘 要: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先练后讲,并在讲中练。教师只有认识到尝试教学法的真谛和理念,才能够活用尝试教学的“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步基本教学程序,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并在自学中激活创造火花,营造课堂创新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尝试教学;生命课堂
一、案例展示
小学教学课堂结构改革进行以来,教师通过采用尝试教学,旨在探索适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且能够自主学习顺利解决问题,并展现创新意识。以下就“两步应用题”的尝试教学作为实践探究,通过遵循尝试教学的基本程序,一一展现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新课导入、分析铺垫、尝试操作、尝试练习、尝试讨论、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等全过程。
该课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具体的解题方法;二是采取尝试练习,让学生能够区别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其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该课教学准备:小学数学用的磁性工具箱、磁性学具板、多媒体、投影机以及投影片。
该课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上,出现一只白兔子,一只灰兔子。
(1)点击进入一个画面,学生看到兔笼里有5只白兔子。
师(提出问题):“两个兔笼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生(思考后)答:“这一问题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又点击进入另一个画面,学生看到兔笼里有3只灰兔子。
生说:“两个兔笼一共有8只兔子,5+3=8(只)。”
(3)教师打开一个兔笼,出示3只灰兔子,然后指着另一个兔笼说:“白兔子比灰兔子多2只,那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生说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编应用题:有5只白兔子,白兔比灰兔多2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了两个已知条件,但是前面的两步应用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教师顺势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就学习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在黑板板书。
温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能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游戏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生动、形象的卡通画面,并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同时让学生有充分讲练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在必要时还可引导启发学生讲清思路,为学生学习两步应用题这一新课内容铺平道路,做好铺垫,架设桥梁。
(二)尝试操作
教师与学生共同借助磁性演示板和磁性学具板操作,通过尝试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要求出灰兔子有多少只,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三)尝试练习
一是教师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引导学生做尝试题。教师将准备题和常识题,书写在不同的白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比较,让学生尝试练习,并在尝试的过程中认识到准备题如何过渡到尝试题,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尝试着说出算理。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验证自己的算法和答案,就课本上的例题补充说出具体求的都是什么。三是教师把课本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兔比黑兔少6只,并用白纸贴在黑板上。四是教师把课本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同样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讨论交流列式计算并说出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并与课本上提出的注意部分相联系:要仔细分析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通过分析,确定应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从而得出初步结论:根据题目给出的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黑兔子和白兔子的只数这两个具体数量,则用一步计算;倘若只是已知黑兔的只数这一个具体数量,而白兔的只数没有直接说出来,就需要先求出白兔只数,采用两步计算。
通过对尝试题的尝试练习,抓住新用知识的连接点,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从而掌握解题思路,进一步促进类比推理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有效获取知识。
(四)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向学生提供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巩固阶段。小学生容易忘记所学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操作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所学的新知识尽快转化为技能。根据教学以上应用题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组练习进行新知巩固。
1.改题
A.改条件:小花有红笔8支,蓝笔10支,小花一共有多少支笔?改蓝笔10支为蓝笔比红笔多(少)2支。
B.改问题:小花有蓝笔10支,红笔比蓝笔少2支,红笔多少支?改问题为小花一共有多少支笔?
2.补题
A.补条件:小明和小光两人跳绳,小明跳80次,________,两人共跳了多少次?
B.补问题:小明和小光两人跳绳,小明跳80次,比小光少跳8次,________________?
3.学生编出两步应用题
教师加强对学生变式题的训练,让学生不仅要列式计算,又要能够说出算理,这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两步应用题是基于一步应用题的自然延伸与发展,也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水平的同时形成熟练解题技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做最后的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对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做进一步理解。
二、构建生命课堂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知,尝试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尝试兴趣和解題欲望,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一)设计尝试问题,激发创新欲望
通过借助尝试问题,不断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做好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教师在创设问题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抓住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新颖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产生创新思维,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样学生会主动了解数学知识,认真仔细阅读所学内容,在尝试练习中不断展开讨论与质疑,从中渐渐触摸数学知识的内核,悟出方法明白算理,进一步探索创新。
(二)主动自学尝试,创设创新氛围
在尝试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随着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而有序进行,尝试问题一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自学课本到尝试解题的阶段,充分发挥自我创新潜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包容之心,允许学生产生差异性的看法和观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下,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意识自然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交流讨论讲解,创设尝试空间
开展尝试教学,必然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进行“尝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即在思考中、讨论中、讲解中,充分给予学生一种自由,既有抓住重点问题和知识构建规律进行想象的空間、时间,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的空间、时间,还有学生在良好创新氛围下,展开思路,不断提出个人的意见的空间、时间。当学生一步步深入进行研讨创新,他们的数学语言和分析、类推等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沉下心去发现和研究,从而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并在解决尝试问题时,找出关键隐藏条件,并提出中间问题,最后列出正确式子解答。
(四)试练巩固知识,延伸尝试阶段
在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的了解与掌握,教师会继续通过试练巩固知识,延伸尝试阶段,从而调动学生再创造的创新激情,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也获得提高。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基础。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生长的力量,学生对已有经验以及表象提炼、加工或者是展开空间想象,新的见解才会生发和悟出。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尝试训练的出发点。与此同时,尝试训练是新课的延续,还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大载体。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求异思维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从而有效解决问题的多发性,引导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尽管答案一样,但是在求异思维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事物。学生根据题意,常常会自主发挥独立学习能力,乃至发挥再创造潜能,采取灵活方法解答疑难,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成功通往创新之道。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的尝试训练,还要重视开放性的训练题,让学生探索创新,根据题意,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继而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进行解答,这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助推作用。
当尝试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多种作用,则意味着现代教育思想落地,切实让尝试法的基本教学程序获得有效运用,也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总之,尝试教学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还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姚 敏.基于尝试教学理论“分数乘除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2]贾 宁.邱学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模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