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11-05王建强
王建强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智慧的结晶。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将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在深化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文章在深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研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未能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对教材以外的内容涉猎较少。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无法立即发挥实质性作用,无法使学生快速得到语文能力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潜移默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认真的研究,做好备课工作,提前想到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很少会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如果选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受当前教育机制的影响,教师面对较重的教学压力,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创新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即使已经意识到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但是仍然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教师在积极地实践教学之中开始尝试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但是其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难题。就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过于关注形式上的应用,对实质性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一直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没有和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对策
(一)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传统文化渗透奠定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几个教学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是怎样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都存在哪些关键的问题?在明确了这几个基本的教学问题之后,教师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教学渗透计划,使困扰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应该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發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后续的教学过程才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变学生两极分化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比如教师在讲解《离骚》这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基本了解《离骚》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有关屈原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中体现出古人高洁的品性,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光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环境的营造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关键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而不是像灌输式教育那样对学生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介绍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讲解古人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荆请罪中蕴含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理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聂新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63.
[2]黄业志.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