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2019-11-05王建英

教师·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建英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探索,是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教学课题。整体阅读、重点诵读、经典赏读、个性研读,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发动,能够顺利切准学生阅读学习脉络,形成强大教学激发动力,启动学生阅读学习思维,赢得学生情感共鸣,形塑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以提升阅读教学效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感知机会。小学生阅读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整合,发动学生及时展开诵读、鉴赏、研读学习,以让其尽快进入阅读学习情境之中。

一、整体阅读,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在学生初读感知时,教师适时给出一些阅读任务和阅读提示,或者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阅读学习情境,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学习的主动力。

(一)布设阅读任务

学生面对阅读文本时,常常处于一种盲动状态,不知关注什么内容最合适。教师不妨给学生布设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形成体验感知。即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契合的阅读问题,引发学生展开针对性思考,这自然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学习主动力。

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花的学校》,教师在学生整体阅读时,为学生布设了阅读任务:自读课文内容,找出生字词,标出小结,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布设任务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先是扫除文字障碍,然后归结课文主要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并确定了问题集锦:花孩子长什么样子呢?花怎样能够上学呢?花孩子的妈妈是谁?作者写花的学校,其表达目的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提示,对所有问题展开针对性思考,很快就达成了学习共识。教师为学生布设阅读任务,给学生阅读设计清晰操作路线,可以确保学生阅读学习顺利推进、阅读学习成效显著。

(二)创设阅读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时,需要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和启迪,以便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媒体引导、示范诵读,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信息冲击,特别是多媒体展示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将信息直观性处理,成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学习。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敏感,教师适时利用多种教学调度手段展开阅读启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

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给学生以阅读提示:认真观察这些图片信息,你能够从图片中搜集到哪些信息,作者笔下的秋色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了观察和体验,并自发展开讨论。有学生这样说,“图片内容都是针对秋色而设计的,我们从花草树木、秋雨、秋风等自然现象观察中,可以深切体会到秋色的浓重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秋色信息”。也有学生说,“看到眼前的这些秋色图片信息,不由得想起关于描写秋色的名句来”。

二、重点诵读,激活学生情感共鸣

诵读是阅读教学重要操作形式和学法运用,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学法指导,为学生示范诵读,向学生传授更多诵读方法,成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品质。

(一)筛选诵读内容

教材文本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性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素材。学生诵读学习具有选择性,这是学生阅读兴趣决定的。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内容筛选。如果有需要,教师还需要拓宽阅读视野,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展开阅读素材的搜集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学习契机,以满足学生的多样诵读需求。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缺少甄别能力,因而教师要为学生做出针对性推荐,让学生阅读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筛选诵读内容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诵读兴趣展开学情调查。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时,教师让学生整体阅读整首诗,并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段落展开诵读训练。学生开始阅读选择,并主动参与课堂展示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处理。为丰富学生诵读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秋色描写片段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学习。学生诵读学习渐入佳境,阅读效果逐渐呈现出来了。

(二)探讨诵读技巧

在诵读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需对诵读方法展开优化处理,适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方法,这能够有效调度学生诵读学习思维,使其形成崭新阅读认知基礎。小学生诵读学习常常会陷入一些认知误区,认为变声变调地读就是诵读,甚至还有学生将诵读变成了“唱读”。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技巧和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妨给学生以更多示范诵读展示,对抑扬顿挫操作技巧进行多重传授,让学生在不断体会中掌握诵读要领。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写出了小鸟的诚信追求。在诵读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角色诵读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分配角色,然后进行集体诵读展示活动,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为优秀。学生拿到这个表演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并很快就进入角色之中。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用心塑造角色,其语气语调贴近人物性格。教师对学生角色诵读进行专业点评,并给出学法传授,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诵读方法,以提升其诵读展示水平。

三、经典赏读,传授学生操作方法

文本鉴赏属于阅读教学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教师要为学生规划清晰的赏读路线,传授其更多赏读方法,这样才能成功启动学生阅读鉴赏思维。

(一)规划赏读路线

文本阅读过程中,展开经典赏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在经典赏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操作,以便为学生规划清晰赏读路线,帮助学生建立赏读学法体系。经典鉴赏是对文本精要片段进行发掘性的阅读学习,即对典词、佳句、修辞、写法等用法和效果展开对应感知和体验,以便建立清晰赏读路线。找出关键词—分析表达效果—联系语境分析—关涉主旨解读情感,这是一般鉴赏思路规划,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理顺鉴赏思路。

文本鉴赏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对文本鉴赏内容进行筛选,对鉴赏路线进行启迪和规划。如《金色的草地》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找出经典语段,并展开鉴赏学习。为确保阅读鉴赏顺利展开,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操作路线,使阅读鉴赏活动顺利推进。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的鉴赏意见。学生阅读鉴赏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师给出针对性学法指导,能够确保学生的鉴赏阅读学习顺利展开。

(二)传授赏读方法

经典文本片段赏读时,学生要建立明确的思考方向,教师需要给出更多方法传授。教无定法,鉴赏学法也是如此。不同学习主体运用不同方法,教师不妨对这些学法进行整合和创优处理,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基础展开匹配性设计,做出更多推介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归结学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

如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摘抄任务: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最喜欢的片段摘抄下来,做成摘抄集锦。学生拿到这个鉴赏任务后,都积极展开自主阅读,并对精彩内容进行摘抄。教师让学生展示摘抄内容,并说明摘抄理由,学生再次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课堂学习获得丰富成果。

四、个性研读,拓宽学生认知视野

阅读属于个性学习行为,符合阅读学习规律诉求,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素材,延伸阅读训练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品质。

(一)创新研读形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个性阅读认知的最直接诠释。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学习时,因为站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对文本阅读形成的阅读感知呈现差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学习,对阅读文本展开个性解读,以提升阅读学习品质。特别是读写阅读学习,为阅读个性展示提供了更多契机,教师发动学生写读后感、读书反思、摘抄名言,或者是展开阅读讨论,都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阅读学习契机,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品质的提升。

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需要切准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创设全新阅读体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训练成效。如讲授《在牛肚子旅行》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本剧创编任务:“红头”和“青头”是主要人物,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同桌两个人合作创编课本剧,并准备参与班级演出活动。学生对课堂表演有特殊兴趣,自然会给出积极响应。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踊跃参与展示活动,让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站在自己角度展开课本剧创编活动,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观看演绎的热情更高,因而这次阅读训练获得圆满成功。

(二)延伸研读域度

学生阅读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学生获取课外阅读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素材筛选做出针对性指导,为学生推介适合度更高的阅读素材,这势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探究,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多方法选择,教师占据认知信息制高点,向学生传授更多阅读方法,势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阅读学习基础较低,教师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想尽办法展开多种阅读教学指导,形成更多教学切入视角,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完成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

参考文献:

[1]汪丽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35):177.

[2]宗 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J].课外语文(上旬刊),2018(12):128.

[3]张海燕,程 哲.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切入点[J].新智慧,2018(28):120.

猜你喜欢

切入点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