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途径思考
2019-11-05温鹏宇
摘 要:生涯规划辅导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直流于形式,如何让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有一个更为科学的实施途径,文章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考,得出了以下的结论,那就是學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程教育上,而应该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完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大体上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对学生天性的尊重阶段、对学生人性的培养阶段、对学生理性的升华阶段,这也是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三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途径思考
一、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但是,在新高考改革方案推出之前,可以说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直流于形式。
首先,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较弱,很多问题都尚在摸索阶段。在高考报志愿时,也只有少部分高中生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少有高中学校在入学之初就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的思考。而就笔者所在学校未开展生涯规划辅导的毕业生专业满意度的反馈来看,只有近三成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满意,这种现状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大多专注在就业指导层面。虽然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学校能采取较多方式开展生涯规划辅导,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是进行几节所谓的就业指导课,并没有从实质上开展生涯规划辅导。
再次,从职业规划传入中国至今虽已三十余载,但中国对该领域的探索还在起步阶段。中国也没有配套的法规或其他政策来保障生涯规划辅导的实施,公众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涯规划在人生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之下,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却不能成为不开展生涯规划辅导的借口。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所在
俗语有云:“欲行千里,先立其志。”一艘没有航向的船的前途处处是暗礁,所以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据美国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者舒伯(Super)的研究,中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期(15~24岁)。教师在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时不仅能指导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正确地填报志愿,为其选择学校、专业做出科学的评估,为升入大学确定方向做准备,同时也为不能升入大学的高中生毕业后就业提供所需的准备性条件和相关劳动技能。高中生处在青春期,其心理成熟程度、职业兴趣认知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是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初步探索期,该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正确地引导他们建立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对他们实现职业理想、真实地看清自己以及提升幸福感必不可少。
三、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途径分析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在《好的孤独》一书中提到:“意志源于心智坚定、不可动摇;勇气源于内心无所畏惧;谦逊源于心存敬畏;豁达源于心胸宽广。要摆脱人性的弱点,除了使内心逐渐强大,我们别无他途,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修行。自我完善,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看清真实的自己。”那么如何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呢?笔者想,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就十分必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个人认为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程教育,而应该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完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笔者大体上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对学生天性的尊重阶段、对学生人性的培养阶段、对学生理性的升华阶段,这也是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三个有效途径,下面就这几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立足真实,尊重学生天性成长,培养其自我探索意识
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人的一生。舒伯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自我概念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生命彩虹图理论,舒伯的生涯阶段论指出,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15-24岁),所以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辅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凡是具有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霍兰德从兴趣的角度出发编织了职业兴趣量表,把人的职业划分为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实际型(R)、研究型(I)、和艺术型(A),依据这一理论,在尊重学生天性特点(遗传、家庭环境影响、个人身体机能等因素)的前提下开展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和兴趣取向来进行自己的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明确的目标,对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可以有效地跳出“西西费斯的巨石”怪圈。
自我错位,即“其实我不懂我的心”,是现在高中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高中生普遍没有自我目标,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教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特征和社会需要,对自我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决择能力不高,不太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的学生“定错了位”,重点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各种竞赛、比赛、特长班;各种考试、面试、体面的工作;拼学习、拼环境、拼背景等,这些也许根本就不是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人生,根本就不符合他们对自己的定位。退一万步讲,就算以上错误的定位取得了暂时的荣誉,培养出了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的内心真的幸福吗?天性的本意是自由的成长,快乐的生活!我们所说的“成功”是“成就外功”还是“成就内功”?
陈果老师强调:“最高的成功,莫过于内心的幸福。我是谁?这就是那个真正内在与我们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的心灵、精神、灵魂、人格,他们真正屬于我们,常驻而永不流逝。”所以尊重学生天性的本真,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树立自我认知意识、自我探索意识,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可以健康成长,这才应该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本意所在,而不是唯分数论、唯背景论、唯家长论、唯老师论。
(二)立足实践,散发学生人性光芒,培养其职业探索意识
学生无论如何成长,归结到底离不开社会,人除了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同时人成长之后也必然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贯彻社会实践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体会职业生涯的不同,利用好美国职业心理学家施恩(Schein)职业锚理论,来进一步地推动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开展假期的综合社会实践调查、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规划竞赛活动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笔者尝试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兴安岭技师学院的优质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资源开展职业生涯体验活动,通过大兴安岭地区冰雪节雪雕创作比赛、学校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开展职业规划实操活动,通过引进专家、学者、各行业精英来校讲座,帮助学生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社会所需专业信息等。以此来引导学生在了解自身天性的基础上,更加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加明确社会的需求、人民的需要,更加明确自己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为人民做些什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参与的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体系,从而使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的认知从天性的爱好、兴趣上升为对人性的思考,使其生涯规划不单纯是职业生涯的选择,而是散发出人性光芒的职业奉献。
(三)立足人生,助力学生理性升华,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
天性的健康成长、人性的光芒散发极为重要,学生最终要走出校园,开始自己的人生历程。将自己的爱好特长与社会的需求、人民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成就自己一生的辉煌,这就是理性的升华,也就是真正的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不应该单单是一个选择什么职业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如何选择、怎样选择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为谁选择的问题。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一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一个各学科共同参与、各种资源普遍应用、各类人员积极实践的过程,必将是个“自然人”与“社会人”统一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由天性上升为人性升华为理性的过程。
综上所述,天性于人,完成的是人的本真成长;人性于人,体现的则是社会的需求;理性于人,升华的则是天性的纯真与人性的光芒的结合,这就是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也应该是我们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更是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应有途径。
参考文献:
[1]陈 果.好的孤独[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2]钱静峰.我的生涯笔记:高中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温鹏宇.天性 理性 人性[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6),23.
[4]林甲针,陈如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团体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