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2019-11-05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

科技发展带动了制造业内部变革,传统的中间配套环节逐渐独立并衍生出一个新业态,即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改变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生产者而非终端消费者。

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参照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并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3.金融业;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二、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现状

近年我市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战略,并实现了阶段性的进步。2015年是大连第三产增加值历史上首次超越第二产业达到3697.5亿元,行业从业人员58.4万人。2017年大连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达到1242.2亿元和62.5亿元。如表一所示,2009年至2017年期间生产服务业部门中增加值占比前四位的分别是金融业、物流业、信息软件业和商务租赁服务业。

(一)金融业长足进步

2009年大连上市公司仅38家,经过近十年发展现有金融机构比较齐全,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16个期货品种,金融业态初具规模。2015年大连首次进入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位列第51位,标志着大连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得到国际认可。

(二)物流运输业发展迅猛

大连港目前与160多个国家地区贸易通航,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108条,东北地区90%以上的货物通过大连港输送到世界各地;大连机场与116个国内外城市通航,航线总数210条。2009至2017年,货运量增加16472万吨,其中公路、水路、航空分别增加12065万吨、4841万吨和4万吨。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业飞速壮大

截至2017年末,大连市该行业共有148家规模以上注册企业,营业收入206.5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咨询的营业收入分别实现8.7%和21.3的增长,达到154.5亿元和22.9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业实现21.9%的增长。

(四)商务服务业增势强劲

2017年该部门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95.1亿元,同比增长27.5%。法律服务业和咨询与调查业贡献突出,营业收入分别为1.4亿元和10.5亿元,涨幅23.8%和50.8%。其它部门的增势也较明显,人力资源服务业15.4%、旅行服务业0.8%、安保服务业1.7%。

表1 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0-2018)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一)新兴业态规模小

大连市服务业与第三产业GDP增长总体呈现中高度关联态势,个行业部门的关联系数基本达到0.6以上。金融业、信息软件服务业关联排序位列偏后,说明以知识和创新输出服务仍然是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存在比重低、引领能力弱、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足的总体特征。

表2 2009-2017年大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各现代服务行业增加值灰色关联度

资料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0-2018)

(二)结构亟待优化

表三分析显示,大连物流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7352和0.7;金融业关联度最低0.5341目前是薄弱环节,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足。

大连金融机构具有数量优势,但存贷款数量不充足;保险业的原保费、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成交总额在近两年呈现减速趋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数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不突出。2017年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与上年对比均呈现下降趋势。总体上,金融业的增长主要依靠银行的传统业务,缺乏影响力、辐射力和创新力,区域影响力有待提升。

能提供完整设计服务的科创和数字内容输出服务企业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现存的各类检验检测联盟、认证平台以省市级为主,截至2016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43个,备案众创空间47个,与国内领先城市的差距较大。

此外,大连市的外包服务业方兴未艾,2017年末共有外包企业1110家,不论体量还是所处价值链位置都存在局限性。

表3 2009-2017年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灰色关联度

资料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0-2018)

(三)人才供给不足

总体来说,大连市缺乏总部型服务企业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服务业人才集中在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具有行业领军人物和顶尖团队,无法在金融、保险、文创和科技等领域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对知识密集型劳动力投入不足,对中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激励机制不够。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制造业服务化

大连的中高端制造业有雄厚的实力,先后在船舶和军舰制造、高端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等重点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引导高端设备制造业企业拓深研发和设计环节的增益能力,实现价值链上游竞争力的大振幅攀升,推动部分企业向深耕高精尖层级的生产性服务转向。

鼓励缺乏独立研发能力、资金和知识储备的企业,有规划的提升价值链下游环节如营销、包装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收益突破,逐步推动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从产品生产向主营服务的过渡。随着价值链上下游服务化的拓深和完善,鼓励去制造模式,使制造业从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中剥离出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优化。

(二)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产业生态系统

以自贸区、保税区为依托,参照国际行业标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实时的智慧化物流运输行业信息资源平台;鼓励企业在各个环节进行国际化标准化操作和管理;促进物流业与金融、商贸、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协同发展;拓展海陆空联运综合平台,形成覆盖东北、贯通亚欧的物流产业集群和区域性行业新布局。

依托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通过校企协作、成果转化,推动以海洋制造、远洋勘测和海洋文化为依托的科技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业、环境监测服务等。加强与日、韩、东北亚国家、以及海洋发达国家的合作,聚焦海洋服务产业的重点项目,促进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引进和有效互动,构建海洋服务基地、产业聚集区。

(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调和开放和行政管理间的对立统一,制定扩大开放的配套政策,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创造性和增值能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来我市设立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运营基地等,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通过不断丰富竞争,刺激本土生产性服务企业寻求突破,迈向高标准、更大平台、更宽领域进行投资和经营。

(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力度

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比较大连在高端人才引进上不具备优势,政府需要转变理念,优化机制,加大力度,形式多样。例如短期合约、人力资本入股、远程咨询、兼职服务等,以知识和技术共享替代人才落户。同时,通过增加收入,改善待遇,提高城市医疗、教育、养老和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软实力,增强服务行业对核心人才和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扭转人才流失率高的局面。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和服务业企业签订研发培训、实习实训、用人以及大学生创业等方向的合作协议,实现专业和产业共建共管的深度对接。同时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注重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以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

猜你喜欢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