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作用
2019-11-05姚雯
姚 雯
(大理州人民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前置胎盘为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可导致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可导致胎儿娩出后胎盘持续不下,无法自行剥离,引发产妇产后大出血、继发感染,严重者甚至死亡[1]。若产前合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做出判断,指导医师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时机,并做好相关措施,利于降低产后大出血的风险,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本研究将产前超声征象评分用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旨在评价其临床作用。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7年3月—2018年9月,选取疑似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妇105例,年龄21~37岁,平均(28.63±1.85)岁,孕周18~32周,平均(24.63±1.25)周。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年龄>18岁;孕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已排除合并妊娠期合并症、多胎妊娠、合并胎盘血肿、配合依从性较差等孕妇。
1.2 方法
所有孕妇均行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使用仪器为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参数设置:将腹部超声探头频率设置在3.5~5.0MHz之间,高频探头频率设置在7.5~10.0MHz之间。
检查时嘱孕妇取仰卧位,适当充盈膀胱,将超声探头置于孕妇腹壁处,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描,观察前置胎盘类型、厚度、内部回声、子宫肌层最薄处厚度等,随后切换三维超声,观察有无局限性胎盘样回声外凸、有无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等。对孕妇进行超声征象评分诊断,总分≥3分则判断为胎盘植入,产前超声征象评分标准详见表1。
表1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标准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8.0,%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准确率为97.14%,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观察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准确率[n(%)]
3 讨论
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为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目前临床对前置胎盘的发病病因并未明确,但认为可能和胎盘大小异常、多次人流、多次妊娠等因素相关,随着人工流产、剖宫产增多,近年来前置胎盘发生率逐年上升。前置胎盘为导致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为子宫底蜕膜层发育不良引发的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前置胎盘可导致孕妇晚期出血,若合并胎盘植入,可增加出血的风险,导致分娩时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严重者需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2]。
胎盘植入无显著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当前尚无统一的产前诊断标准,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胎盘植入的金标准,但仅适用于子宫切除术后,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在产前诊断中逐渐应用广泛,常见技术包括MRI、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MRI费用较高、重复性较差,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限制。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当前诊断胎盘植入最常用的手段,具有费用低、无辐射、重复性好等特点。虽然不同类型的植入声像图特点存在差异,但其形成声像的基本原理为一致的,植入时绒毛可破坏肌层血管,促使高脉压子宫肌层弓形动脉冲击胎盘实质,根据这一原理与植入面积、位置、深度、受累血管数量等差异,可形成各种不同的征象[3]。目前临床较为常见及应用较多的征象包括胎盘后低回声变薄或消失、胎盘陷窝、胎盘后间隙消失、宫颈形态部分或全部消失等,但应注意的是,各种征象均有不同敏感性及特异性,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准确性。二维灰阶超声可直观显示胎盘部位、形态、内部回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盘周边血管分布、血流情况等,两种方式结合应用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4]。产前超声征象评分主要根据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做出的评分,≥3分即可做出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例数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提示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在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作为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