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19-11-05周晶晶马瑜婉
张 柳 ,蔡 培 ,周晶晶 ,马瑜婉
(1宿迁市钟吾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2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骨关节结核主要因结核菌经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进而形成原发灶,其结核菌可通过原发灶在淋巴内的运动将细菌传播至全身,最终导致骨组织出现侵蚀破坏的情况[1]。因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较为复杂,且发病缓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所以要重视骨关节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2]。本研究将2015年—2019年期间接收的22例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磁共振检查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宿迁市钟吾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接收的22例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05±1.0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以及磁共振检查;患者经过临床随访或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骨关节结核;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磁共振检查,其方式为:①X线检查。利用X线机(GE DR)对患者施以检查,以正位片和侧位片方式分别观察患者骨关节的病灶位置[3];②CT检查。利用螺旋CT扫描仪(西门子Definition AS,GE optima 680),将层厚设置为5.0mm,pitch设置为10,对脊柱进行螺旋扫描,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进行观察,针对其他部位的扫描则需将层厚调至为1.0~2.0mm[4]。③磁共振检查。利用磁共振扫描机(GE 1.5T Signa),对其矢状位与轴位进行常规扫描,并根据实际情况行冠状位扫描,其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矢状位层厚为5.0mm,T1WI TR和TE的参数分为350~600ms和16~23ms,轴位层厚设置为5.0mm,T2WI TR参数为3000~4000ms,冠状位层厚设置为5.0mm,T1WI TR和TE的参数分为350~600ms和16~23ms。
1.3 评价指标
22例患者均经临床随访或病理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结核,对比X线、CT以及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百分比,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用(±s),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随访或病理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结核,其中腰椎结核9例,胸椎结核7例,肘关节结核1例,颈椎+胸椎结核1例,胸椎+腰椎结核1例,膝关节+髋关节结核1例,腰椎+髋关节结核1例,骶椎结核1例。X线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结核患者共计12例,确诊率为54.5%(12/22),CT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结核患者共计16例,确诊率为72.7%(16/22),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结核患者共计21例,确诊率为95.5%(21/22),磁共振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CT检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患者不同检查方式确诊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骨关节结核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且多为单发性,发病位置多为脊椎,其次为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肘关节[5]。其中,脊柱结核因椎管内的脊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结核病会导致脊髓受损,引发瘫痪,从而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制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预防发生畸形,甚至无需手术则可恢复健康。
X线检查可以对脊椎变性或者椎体塌陷的现象进行良好的辨别,对于椎间隙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对其附件病变的诊断能力、骨质破坏和关节相关病变的检出率相对薄弱[6];CT检查能够有效的显示椎体骨质的损伤情况,但是对于骨内组织与冷脓肿病变的反映能力有限;因而以上两种检查对骨关节的诊断均有缺陷,而磁共振检查作为先进的医学检查成像设备,有着极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对骨关节结核病灶内部蛋白质与水分子含量的浮动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够在早期发现结核病变。根据骨关节结核的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核磁共振还能够准确观察骨关节结核中的椎间盘损伤、椎体及其附件损伤、冷脓肿等情况,通过组织对比度与多方位成像的数据处理,精准的反映患者的病症情况,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7]。本研究对骨关节结核患者的三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可知磁共振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与CT检查,表明磁共振检查在骨关节结核的诊断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综上,相较于X线、CT检查,磁共振检查对于骨关节结核患者的诊断确诊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