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探究
2019-11-04马瑞霞郭红英
马瑞霞 郭红英
摘 要:以中职建筑专业为例,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探究,探寻语文教学和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挖掘语文课程与专业的契合点,使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个性化的同时也兼具“职业味”,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融通,努力探寻中职建筑类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实现语文教学和专业需求的双赢。
关键词:中职语文;建筑专业;创新教学;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37-05
语文学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上下功夫。契合建筑专业的中职语文创新实践探究,在努力寻找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时,尝试挖掘语文课程与专业的契合点,力求实现语文教学和专业需求的双赢,以期为中职建筑类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背景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学科,一直处在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语文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以职业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内心有温度、外行有深度”,让语文课堂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主阵地。
从目前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学效果欠佳。语文教学中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调动起中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语文教学不能继续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必须与时俱进、以生为本,因此创新语文教学、打造中职活力课堂势在必行。
从中职生的特点来看,中职生普遍起点低、语文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不尽如人意,学习的持久力和专注度不足,但他们撷取信息的速度快、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动手能力强。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和专业的特点来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让课堂教学体现语文味、凸显职业化,中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从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来看,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中职语文教师如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与专业的契合点,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融通,使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个性化的同时也兼具“职业味”,就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創新中职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大纲要求,根据我校建筑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目标根植于课程核心素养中,合理使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适当拓宽文本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德育成效,优化课堂教学,同时努力挖掘文本与专业的契合点,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建筑类专业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三、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纲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将“传道”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结合作者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人生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的生命教育;结合作者文中表达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生命遗憾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结合母亲无私奉献的爱子之情在课堂上开展“感恩心行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知恩于心、回报于行。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对学生的人格生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是处理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成功法则,语文课程是弘扬美德陶冶情操的最好导体。在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时,引领学生感受母亲宽容、坚强、善良的人格魅力,同时根据老舍母亲在接人待物时体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联系《六尺巷》的历史故事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探讨“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是否过时,启发学生学“温良恭俭让”的处世之道,做谦和有礼的莘莘学子。在讲莫言的《卖白菜》一文时,结合李嘉诚的成功之道,结合现实生活中青岛大虾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诚信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认识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赢天下的至理。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唤醒学生心灵,培养有人文积淀、有家国情怀、有道德情操、有审美情趣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充分研读文本,努力探寻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并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涵,引导学生去求善、求真、求美,让语文教师成为智慧和爱的播种者,播种希望、点燃梦想。
(二)以契合专业需求为导向,凸显语文教学的“专业化”
中职语文教师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同时,教学实践中还要突出中职语文职教学特色,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了实现语文课程和建筑专业的有机融通,笔者带领语文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积极探寻语文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努力搭建语文课堂和专业对接的桥梁。
以《洛阳诗韵》的教学设计为例,本文作者叶文玲怀着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从古、美、绝、奇四个角度为读者描摹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为了点燃莘莘学子心中那份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设计小组诵读比赛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洛阳文化的悠久绵长,让洛阳的诗韵弥漫在散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因专业渗透而精彩,按学生特长组建的古、美、绝、奇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上台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作品,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白马寺建模小组,制作的白马寺内著名建筑齐云塔模型,增添古寺之悠久;“美丽印象”牡丹家居制作小组,利用3D技术制作的牡丹家居效果图,彰显了牡丹的富贵吉祥;“绝对好瓷”唐三彩制作小组,用装饰材料制做的万花瓶和福盘,再现三彩之奇绝;“奇光异彩”龙门石窟宣传小组利用专业平面设计制作的龙门石窟宣传页,传承了文化的精髓!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地域文化,课后让学生制作“游华夏、寻汉风、览民情”的地域文化电子名片,再展中华风情,弘扬爱国情怀。本课教学设计以“悠悠洛阳情·拳拳赤子心”为主题,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为目的,实现了语文教学和专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做中教”,推动了“做中学”,最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
在教学中,我们用心动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专业因子,掬传统文化之泉,濯城建学子之心。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聆听荷塘月色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巧用专业知识,画出作者游踪图、绘制荷塘月色下的清华园;鉴赏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品味经典语言、分析人物特点,结合建筑专业学生特点,让学生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画出贾府平面布局图,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加深了对名著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切感受到贵族之家的豪华讲究,认识到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品析《我的空中楼阁》《归园田居》时,引领学生感受诗文的画意诗情,同时让学生结合装饰专业知识制作田园风格的家居效果图;诵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联系文人墨客吟咏四大名楼的诗文,结合网络让学生了解四大名楼的相关知识并制作四大名楼手绘图;吟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对康桥依依别情,结合诗歌的意境特点让学生设计出每节诗歌的手绘图(金柳倒影图、青荇招摇图、潭水如梦图,康桥寻枝图、康桥别离图)借此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文本和专业有效对接的课堂实践,为课堂引入了源头活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实现了立德树人和学生专业成长的双赢。
(三)以提升专业素养为目的,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针对建筑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仿宋字教学、实用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内容的拓展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素养。
1.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将仿宋字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写有形之字,传中华文化。刚柔相济的仿宋字是建筑工程制图的专用字体,它时而婉转,时而强劲,散发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写好仿宋字是建筑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功,为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助力学生成长,我们将仿宋字纳入语文教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宋字笔画练习、结构练习和仿宋字体综合训练。西方有句教育至理名言:“告诉我,我会遗忘,教我,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学到。”在书写仿宋字的过程中,城建学子如置身艺术殿堂,得到了审美熏陶,提升了专业素养。
2.以未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将应用文写作纳入课堂教学。以求职信、个人简历的书写制作为例,教学中以职场情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利用手机软件制作个人简历、写求职信,通过QQ现场连线装饰公司的招聘人员,介绍招聘时的注意事项并预设现场答辩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设置职场情境,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让学生带着课堂上制作的求职信和简历,去参加面试。课堂和实践的综合演练为学生走向职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3.以提升专业素养为目的,将口才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口才是敲开未来职场大门的钥匙,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将“与人交流”能力作为劳动者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之一。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上开展“当众演讲——让掌声响起”的演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演讲话题可以是成语典故、学习心得、校园故事、社会热点、生活感悟。学生课下准备讲稿、课堂上脱稿演讲,师生评委当堂打分,各小组成员力争上游。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由开始的紧张半脱稿,到从容淡定地完全脱稿,演讲内容也由成语简介转为评述社会热点和职场励志故事,课堂上教师用视频记录学生的进步,见证了他们的挑战、超越和成长,三尺讲台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演讲的经历化成学子心中难忘的记忆。
(四)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契合建筑专业语文教学成果展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建筑专业的实际需要,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开展了系列语文教学成果展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了语文应用能力。
1.诵读经典诗文,体悟建筑情怀。诗化教育是至善至美的教育,“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青少年学生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文化素质较低,道德教育又普遍重哲理说教、苍白枯燥,所以收效甚微。而用最能传情也最能育情的诗歌去唤醒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则能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陶冶情操、在心灵的洗礼中提高修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流光溢彩的建筑诗文便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绚丽华章。一处古建,一道风景。文人雅士,登临歌咏;繁华古建,诗墨留香。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有效对接专业,我们以诗词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文学中的建筑因子,精心挑选、细致分类,精选古今和传统古建筑相关的古典诗词,按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园林、亭、台榭、楼阁、古桥、古刹、古城、古塔、宫阙……以此架构起传统文化和建筑专业对接的桥梁,充分挖掘经典古诗的艺术魅力和美育价值。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品味建筑情怀”诵读比赛活动,从诗歌《诗经·小雅·斯干》《登鹳雀楼》《黄鹤楼》《登幽州台歌》到诗文《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引领学生循着诗人的踪迹,穿越文字的隧道,跟着古诗词去赴一场建筑和诗歌的美丽约会;去欣赏盛开在最美古典诗词里的建筑之花;去聆听谱写在唯美诗词乐章里的建筑妙音;去重温融合在醉美建筑里的诗情画意;去感受隐藏在千年古建的袅袅余韵。
具有城建特色的诗歌诵读比赛展示了学生的青春风采,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天地,领略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之美,感受古老建筑中的深刻文化内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2.开设汉字课堂,搭建文化平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笔画笔顺传画意,汉字墨香飘雅韵,这就是汉字的力量!守护汉字,任重而道远;传承文明,我们义不容辞。为此,我们开设了城建汉字课堂,邀请学生成为汉字的守护者,带领他们漫步在汉字的世界里,感悟汉字神韵、领略建筑之美。结合建筑专业的特点搜集整理出建筑专业常用字,同时整理出单招对口升学常考字以及生活中常用的易误读字,组建了具有城建特色的汉字题库,并将题库汉字纳入教学。在指导学生认读识记的基础上,开展以“建筑梦·汉字情”为主题的汉字听写大赛活动,为城建学子搭建一座展示才华的文化平台。在备赛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很多建筑词语和生活常用词,提升了汉字素养,也为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预赛到决赛展示,几百名学生参与进来,比赛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师生齐聚一堂,领略汉字风韵、传承中华文化、夯实专业基础。汉字梦,建筑情,汉字书写活动的开展必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温暖的瞬间。
3.开展仿宋字比赛,助力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建筑学校专业的需要,我们开展了语文教学成果展“写清秀仿宋字,做匠心城建人”的比赛活动,将仿宋字体书写和传统古典诗歌结合,让诗词的韵味与仿宋字的静美呼应。几百名参赛学生下笔有神,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透着淡淡墨香的仿宋字,散发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获奖学生如是说:“我们从墨線和线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乐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假如说那些形态各异、有粗有细的线是图的骨架的话,那图纸上工整而又整齐的仿宋字,就是图纸的灵魂。比赛让我收获了很多,写字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相信只要坚持,每个人都能成功。”书写仿宋字的比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建筑汉字,是建筑的灵魂。系列汉字教学成果展活动助力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将汉字听写比赛活动和仿宋字比赛活动不断创新,形成了城建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师生携手,共赴文化盛宴,在书写中显青春风采,在比赛中抒建筑情怀。
四、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助力学生成才的路上,教师是领路人、是探索者。中职语文课程和建筑专业融通的探索实践,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和职业双重素养,让学生“尽显其能、尽展其才”,实现了语文教学和专业需求的双赢,为中职建筑类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EB/OL].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
[2]杨 霞.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3]郭海君,刘良军,韦 芳.职业口才综合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
[4]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