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1-04刘素琴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启蒙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3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1]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变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去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激发学习兴趣,在鼓励中创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般说来,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和善待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善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2]。如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时引入奖励机制,对积极举手、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极大地带动起来,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2   注重灵活引导,在模仿中出新意

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开始了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模仿。书法中对字帖的临摹,就是一种典型的模仿。没有哪个书法家,不是先从临帖入手的。模仿虽然不是创新,但它的确含有创新的影子。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灵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模仿,让他们在模仿中出新意[3]。如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创设小白兔拔萝卜的童话情境,说:一块菜地里有5个萝卜,拔出来了2个,还剩几个没有拔出来?让学生列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这个场景说一说,并列出一个算式。有的小学生说:“一块菜地里有5个萝卜,拔出来了4个,还剩几个没有拔出来?”有的学生说:“一块菜地里有5个萝卜,拔出来了3个,还剩几个没有拔出来?”还有的学生说:“一块菜地里有5个萝卜,拔出来了0个,还剩几个没有拔出来?”……学生诸如此类的模仿,都是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想出来的。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小小的“模仿”,就是创新的表现。这样的“模仿”练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点燃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新知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操作是智力提高的源泉、思维发展的起点。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星期六的下午,雯雯的奶奶正在厨房里烙饼子。一阵阵饼子熟了的香气,不时地从厨房里飘出。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认真观察,交流画面内容、理解图中的内容。接着,笔者发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呢?”“奶奶、爸爸和雯雯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那么一共烙3张饼,怎样烙饼子花费的时间最少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上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让学生在这一面上用铅笔做上记号。先让学生试一试,思考烙3张饼,怎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最少,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经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4   倡导方法多样,在一题多解中求创新

一题多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培养、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和材料,拥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倡导在一题多解中求创新。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学生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此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除了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哪些基本图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相互交流、不断地进行试验。最后他们发现还可以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都能推算出梯形的面积。这样做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与

提高。

總之,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处理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前后衔接点,精心备课,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金花.试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吉林教育,2012(10).

[3]袁红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4(3).

【作者简介】

刘素琴(1974~),女,汉族,甘肃华亭人,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