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浅谈

2019-11-04王伟

读写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王伟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的科目,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教学要求下,要怎么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及难点。因为小学语文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科目,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关键和基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要使用各种方法及策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构成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12-02

现在的教育都要求素质教育,而小学的素质培养又是特别关注的重点,小学的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话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也要开始不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语文的核心素质发展也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断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语言和词汇的积累

在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都要不断地进行语言和词汇量的积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断培养这些能力时,还要注重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会使用,不能只是学会了就行。在学生听和说的时候要能认真对待,只有认真地听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只有在听懂了,说的时候才能更有条理,而不会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什么,别人也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阅读是增加学生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才能做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存。而写作方面,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会很容易,因为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过多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进行写作。

(二)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造成很难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就很难学习好,而且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就更加无法掌握语法和语言的规律,这样则会造成教学和学习的困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只有加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

(三)学生审美的鉴赏和体验

对于小学生生活等各方面的不足,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小学生在审美方面还处于一个形成阶段,而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在语文中美的体验。只有在不断体验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小学语文中的美主要是在各种各样的文字语句和文章中体现出来,学生要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认知和体会其中的美。只有不断体验到了美,学生的审美才能不断地得以发展。

(四)小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小学生在对文化的认知上会很薄弱,对于不同文化上的区分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就现在而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会很容易造成冲击。而且语言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文化的组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不断地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陶冶下,对我国的文化形成认知和认同,知道自己的文化归属。而在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过多地接触到国外文化,从而造成只了解国外文化的情况,反而对自己本国的文化了解很少,甚至有些可能都不知道。这会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小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很重要的。

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语言和词汇的积累效果低下

小学生在语言和词汇积累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效果很低,这样就造成了在积累的过程中没有完成很好的储备。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出更多的了解,在教学时没有更好地安排合理的课程,对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掌握得不好,所以造成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对语言和词汇的积累有了讨厌的感觉,从而使学习的效果不好,导致了学习的积累不足。越是积累不足,就越是会让学生讨厌学习,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二)相同模式的下的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相同模式进行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针对不同的文章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更没有对各种文章进行各具特色的探讨和深入思考。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是学会了固有的模式,从而使思维模式固化。思维模式得不到发展的满足,就无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学生审美的鉴赏和体验过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和体验过少,这样学生就会缺少对美的认知。在小学教学中,美的资源有很多,教师要在这些美上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而不是照搬照抄下来,或是生硬地让学生去体验。

(四)小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停留在表面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在文化的传承中我们民族的文化被很好地传承下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这种文化也要被不断地传承下去,而不是让小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这样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不足,对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则无法很好地传承文化,这样就会让小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文化认识不清晰,对文化的认同感就不强。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高效的学生积累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后要不断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以提高,让学生能乐于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积累方式,而不是教师自己所要求的积累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天的积累当中找到兴趣。

(二)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式,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总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内容调整好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能更深入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的模式。

(三)掌握好学生审美鉴赏和体验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每个階段的特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不同阶段下的不同学生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不断调整和改进对学生美的教学和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文中的美,不断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美产生情感喜悦,而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生。

(四)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和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社会情境和生活实际,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化,引导学生不断去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认知到文化。只有学生不断学习文化,学生才能对文化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认同。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和很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加强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不断通过个方面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众文艺,2019(12):227-228.

[2]张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才智,2019(17):11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