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04刘伟
刘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合理转变,使得全新数学模式得到更为合理应用。初中数学中的函数为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初中生对函数理解能力及数学思维水平,本文便对函数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函数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O1-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02-01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为了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过渡阶段,因此,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但是很多老师对此束手无策,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难度,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二次函数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将生活与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函数教学中,一次函数是函数教学的基础,所以若想学好函数知识,需要先进行一次函数的相关教学。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一次函数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授一次函数时,应该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一次函数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应该讲述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关函数的概念,借助二元一次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际案例进一步讲述不等式。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为kx-y=-b,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表达式为kx+b>0或kx+b<0,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函数值y为0时x的取值,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就是当函数值y大于0或是函数值y小于0时对应的x的取值.从图像的角度来看,函数y=x+1的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与x轴交于点(-1,0),与y轴交于点(0,1),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值y为0时,即x=-1;函数值y大于0时,即x>-1;函数值y小于0时,即x<-1.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就其对应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也可以就其对应的函数图像而得出,k>0時,y>0为图像与x轴交点的右边部分,y<0为图像与x轴交点的左边部分;k<0时,y>0为图像与x轴交点的左边部分,y<0为图像与x轴交点的右边部分。适当结合图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函数相关性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还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数学尤其是函数内容过于抽象,不便学生理解,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从而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讲授《二次函数》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研究方程与二次函数图象的关系更易理解。比如教学时先令x+m=0,得x=-m;当x=-m时,y=k.即顶点(0,0)到(-m,k)的移动,从而在直角坐标平面内获得图象的移动,这种方法简称为“方程——图象相结合”法。同时老师因为要适当督促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监督他们画出二次函数草图,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相关思想,运用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达到当学生每次碰到二次函数时都能够画出相应草图,并且是学生知道它们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的位置、形状以及对称轴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与所学的一次函数相结合,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分组,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方便了解相应的函数知识,同时同学之间的合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二次函数的知识,学好二次函数。
三、改变函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同时降低学生知识的记忆程度,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根据函数性质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函数的应用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比如老师可以列出以下问题,已知点A(x1,y1),B(x2,y2),C(x3,y3)是反比例函数y=3/x上的三点,同时满足x1 综上所述,老师在进行函数的相关教学时,为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首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对相关函数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由于函数知识过于抽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合作,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一边学生理解函数性质,最后,老师还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教学,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淑琴.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125-126. [2]吴红艳.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