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2019-11-04孔祥雁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开启学生小学学习之旅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在时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工作。所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是指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文熏陶工作的开展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思想、情感等优质文化,帮助小学生实现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构建,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熏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期的教育常态下,传统教学模式里单纯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做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下的教育需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熏陶,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有效的人文熏陶能够达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润泽人生的作用,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爱好、特长和性格的轨迹上健康成长。鉴于人文熏陶的积极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现状来看,许多学校及教师对于人文熏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亟待优化解决。故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出发视域,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篇目实例,探讨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语文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助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角度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的人文熏陶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此来保证人文熏陶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等观念。笔者通过归集整理,将小学语文教学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可行角度细分为六点,并分别进行相关论述。
(一)从爱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爱国情怀是一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尤其是在目前世界文化竞争局面激烈、我国推行人才强国的背景下,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更加显现出非凡的意义。在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内,通常都会选取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思想的优质教育内容,教师要良好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小学语文经典篇目《詹天佑》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悟文中所体现出的情感。让学生细读“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 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这些语句中所体现出来的詹天佑负责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并引导学生认知到这些优良的品质都源于詹天佑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爱国志士的故事,并进行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價值导向来实现人文熏陶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性的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在这一环节中,良好的教育能够起到非凡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例如,在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台湾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同样的高尚道德情操。又如在讲解《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教学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保罗、男孩以及男孩的弟弟,并结合课文来合理地进行对话创作,让学生了解到给予所能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无私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孝道也要体现在人文熏陶内
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孝道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到“诗书立业,孝悌做人”,这种孝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学生必须一代代继承下去的精神瑰宝。教师要以课文中的相关篇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孝悌之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季羡林大师的《怀念母亲》一文无疑是培养学生孝道的良好载体。“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文中淳朴的语言难以掩盖住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教师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思念”这一要素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意义,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父母、牵挂父母。
(四)通过人文熏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生命的意义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借助教材内的相关课文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在小学语文教学篇目中的《向命运挑战》《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都是激昂的生命赞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的可贵,使学生自觉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解生命的可贵以及生命具有的价值。
二、利用多元化的形式来开展人文熏陶
人文熏陶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来提升人文熏陶的效率,保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借助语文教学为载体实现人文熏陶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人文素养培养的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人文熏陶的效率和质量。对于人文熏陶这一工作来说,“感同身受”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与作者相同的感受,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文化熏陶。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来将整个班级还原为课文中的班级,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并带领学生进行大声朗读,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形式来体会文中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意。又如,在讲解小学课文《将心比心》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提出像“如果作者对护士进行了抱怨甚至批评,那么事情的后续会是怎样的?”这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沟通中了解到宽容与理解的力量。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工作开展更加容易,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中人文要素的理解程度,提高人文熏陶工作的质量,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构建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熏陶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落实人文熏陶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茹芳.动物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熏陶与学语习文——以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桥》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1).
[2]劳永梅.延续文化根脉 坚守文化自信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赢未来,2018(13).
[3]黄凌丽.清清之水为物所蓄 济济之文为仕所谙——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熏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7).
作者简介:孔祥雁,女,1987年生,山东日照人,小学二级教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