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19-11-04林静
林静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怎么教?这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怎么教”涉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而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呈现。在进行《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时,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与实践: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定位;研究学情、教情,适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语文课堂的“智慧链”;采用“群文阅读”,实现以“一”带“群”。
【关键词】核心素养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发布的《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报告》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首就是学生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初中生的人文底蕴,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与文言文学习是分不开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段的学生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明确了文言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形成人文素养。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构想中,应考虑如何在一节课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赏读能力,又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进行《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时,就力图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即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定位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富贵不能淫》一文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富贵不能淫》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单元开篇之作,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该文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基于此,教者制定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说理的如虹气势;小组互助学习文言字词句翻译,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说理思路;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度;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学情、教情,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根据笔者一贯文言文教学的程序,大都是一节课完成一篇短篇文言文的教学,包括学习组自主学习字词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和完成对文章内容、思想内涵、写作手法的欣赏。所以,在进行《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时,笔者有了第一稿的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同桌间分别扮演景春和孟子,朗读课文;(2)两名学生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3)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翻译文章,疏通文意,标注出疑难点,教师再进行答疑解惑;(4)学习组合作学习,探究文意,教师适时引导;(5)两个同学扮演景春,两个同学扮演孟子,分别讲述自己心中的大丈夫形象,请用“我认为大丈夫应当是这样的 ”的格式来表述。
基于以下考虑:《〈孟子〉二章》时代久远,文意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原人教版是安排在九年级下册学习的,而现在是八年级上册,学生对论说类的文章接触不多,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按照第一稿教学设计,估计得用两个课时完成。于是,就有了第二稿的教学设计,把《〈孟子〉二章》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是学习组自主学习两文的字词句翻译,完成疏通文意,第二节、第三节分别完成两文的内容理解和写作欣赏。后来,为了与另一个老师进行《富贵不能淫》同课异构公开教学,就思考如何设计出一节既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又有新意的课,于是又有了第三稿的教学设计。下面是第二课时赏读文章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初识“大丈夫”
设置学习情境,激趣引入:“埃德加·居里是玛丽·居里的丈夫”“丈夫之冠也”与“大丈夫一言九鼎”“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四个“丈夫”意思相同吗?江苏师大的魏本亚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价值观。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丈夫”,初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品读“大丈夫”
1.“大丈夫”之初体验
学习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注意重音和停顿。
2.“大丈夫”之深领略
多媒体展示三句关于“大丈夫”的句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此之谓大丈夫。”——学生尝试逐句朗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并说明用这种语气语调朗读的理由。皮亚杰关于鱼和小青蛙的故事,引发了我们思考: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是靠实践活动来转化,而不是靠练习转化。本环节设计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实践,体会在当时情境下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从而把握人物的主观倾向与感情。
环节三:“大丈夫”之我见
该环节设置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
在你的心中,誰称得上是“大丈夫”?为什么?在学习小组内自由畅谈,再派代表来谈自己心中的大丈夫形象。四人学习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个同学都得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问题二
【资料链接】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小鲜肉被追捧,2018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因邀请“小鲜肉”就引发了家长热议,你是怎么看的?这个话题接地气,又新鲜,学生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很好的形成课堂小高潮。本环节设置的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贯通古今,开阔眼界。
其实,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仅是要教知识,更是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不能过度放在“言”的教学上,也不可以把“文”与“言”割裂来教学。教者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文章深意,当学生读懂了文章,“言”的部分就不攻自破;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切磋,相互补充,“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语文课堂的“智慧链”
《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报告》提出,学生要发展实践创新的素养,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在信息技术日益深入生活的今天,课堂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在文言文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在课前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可利用雨课堂或晓黑板推送自主学习单——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四个要素。
如《富贵不能淫》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有:(1)自主查找有关孟子、公孙衍、张仪及纵横家、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2)仔细揣摩景春和孟子的说话语气语调、情感,把握重音和停顿,反复朗读课文;(3)认真研读课文,理解何谓“大丈夫”?如果你是景春或孟子,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请用这种格式来表达:我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当是 这样的,理由是 。
学习评价则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举出一个你所知道的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人,并说明理由。(2)根据原文,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现代社会中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后又通过雨课堂或晓黑板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浏览了解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大致了解了哪些问题是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较好掌握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无法较好掌握的,学生能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再修正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先设计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上传的作业,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亮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利用百度百科视频,在课堂还利用授课助手直接链接百度百科视频《纵横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粗略了解纵横家的前世今生,这样,让学生对纵横家有个更直观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通过PPT将拓展阅读片段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迅速阅读更多的文章。课后,再通过雨课堂或晓黑板来布置作业:发送吴晗《谈骨气》一文,学生阅读文章,再次体会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发送《富贵不能淫》学习评价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适当安排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容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大,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构建了语文智慧课堂,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新技术学习的方法。
四、采用“群文阅读”,实现以“一”带“群”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可借鉴“群文阅读”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一文读多文的目的。这样,一节课中既有对文本的细读,又有拓展阅读,加深对文章或主题的理解。
在《富贵不能淫》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采用“群文阅读”方式,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了《富贵不能淫》一篇文章,还带领学生学习了与该文章有关联的多个《论语》《孟子》选段,以及链接了2018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关于“小鲜肉”的热议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作业布置上,也是设计了让学生拓展阅读《谈骨气》,实现了以“一”带“群”的目的,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
比如,当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纵横家只不过是遵循了妾妇之道时,链接了朱自清著的《经典常谈》中关于苏秦的一段经典论述,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纵横家为了能够得到君王的赏识,可以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的做法;也理解了孟子不齿于这种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的人,从而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理念。
在理解孟子所主张的“真正的大丈夫应当是怎样的”问题时,链接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离娄上》《孟子·尽心上》以及《论语》中的相关语段,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广居”“正位”“大道”为“仁”“礼”“义”之意。
拓展遷移不仅是中考的要求,还是学生乐学善学的体现。这种以“一”带“群”的方式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