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1-04葛秀珠
葛秀珠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识字是基础学习,也是其他课程得以开展的一个前提,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并且还需要去总结识字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更好地增强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强化识字教学的效用,进一步增强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给相关教师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儿童的认知和学生的识字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观察和想象,也要做好分析对比等等综合性学习,同时识字教学也是一种抽象与复杂的思维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感知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增强学习质量让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为此本文对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问题作出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识字学习态度消极化
笔者走访和调查了一些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情况,学生在刚刚入学时,对识字感兴趣,并且十分积极,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之后,态度明显转变,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对识字缺少兴趣,对识字工具的掌握也不足,甚至有70%以上的学生并不会通过拼音学习的方式认识汉字。笔者对这个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教材编辑上看,编辑者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第一印象,即对母语汉字的认知,却不是拼音的学习,另外在几天的学习之后就加入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用对比渗透或者图画的方法给学生渗透识字知识,此种方式的编排让学生接受有限,从一开始就学习写字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能力,若幼小衔接不足,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样的学习十分难。很多学生若是在学前班未接受过培训自然就写字也不是十分规范、工整,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尽管在教师的多次反复性教育之下还依然可能忘记,教师教学疲惫,学生反馈效果较弱,学生的字还没学好,拼音教学又开始了,由此循环往复,学生感觉十分吃力,也比较枯燥。
(二)小学生识字构建能力有限
在小學识字教学中,字音、字形还有字义构成了汉字学习的复合体,学生若是要学习好汉字就需要从这几个要素出发,然后把几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字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属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但是学生一年级,自己的建构能力是有限的,基本上是经过教师的初步教学,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和轮廓能够建立起联系,但是这种联系认知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也是十分模糊的,若是再次出现汉字,这种汉字再让学生重新认识,就可能出现泛化的现象。一年级的学生辨别意识非常弱,很容易对汉字产生知识混淆的现象,特别是相近字,如“土”和“士”“右”和“石”,一年级学生处于泛化阶段,要对容易发生混淆的汉字进行强化和指点,否则非常加重学生的泛化问题,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客观事实,教师要按照这种客观事实为学生完善教学方案,改变通化性的结构影响,避免这些问题发生改变。
(三)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开始进行分解,学生的识字教学方案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识字教学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上课缺少具体的目标,对于新课程的要求认知也非常模糊。例如,某地的教师年龄比较大,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情况下,识字教学目标的确定就不够准确,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不适应。这样的教师一批批,他们的认识识字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去有效地识字,只要学会汉字可以完成习题和应对考试即可,自己运用自己熟练的经验去教学,课堂讲解也是几年如一日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严重不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去培养其主动识字的兴趣还有自我愿望,要求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汉字笔画以及偏旁部首,教师对新课标不领会才会忽视学生的识字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自然也是差强人意。
(四)教师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扬学生的优点,规避或者改善学生的不足,提醒学生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鼓励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发展。笔者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走访和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十分单一,对于学习评价仅仅从学生的卷面分数开始。另外评价的语言也缺乏新意,基本上为“你真棒”“点赞的手势”这样,每一个表现优异的学生都是类似的评价方法,语言的贫乏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千篇一律与零评价的效果是一样的,学生在识字面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对策研究分析
(一)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做好游戏活动的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丰富等等,让学生对识字学习有一定的感知和体验,减少泛化阶段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可以区分类似的字词,也可以完成有效的积累。例如,教师调整教学结构,从拼音字词开始进行学习。字音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示范的方法还有比较以及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教会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去认识汉字、阅读汉字以及理解汉字,例如,避免学生因为声旁类似发生读错的现象如“精jing”和“青qing”,结合着读音学生的汉字学习将会更为顺利。又如在字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汉字造型的基本规律,进行故事编排,给学生讲故事也让学生去演绎故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理解汉字、理解生字,掌握文字符号,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汉字字形的学习也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如学习“日”“青”“晴”。
(二)增强学生识字构建能力,扩展识字范围
学生的识字能力需要将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按照汉字的特点教学,突出识字教学的重点,如看图识字,很多学生能够通过图画的方式去理解字义,字音要教师进行纠正,若是将此当作是教学重点,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学难点。如在一年级的语文上册看图识字中有“扣、耳、目、手、足、站、坐”等汉字,教师教学就可以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进行字形的分析。教师强调易错字,例如,在目中是“两个横”,“手”的一笔是弯钩不是竖钩。识字教学要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一年级部编版教材当中就有很多构字率非常高的独体字 ,学生要先掌握独体字之后才可以认知到合体字的部件,然后启发学生去分析独体字,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学生机械性识字问题的产生,例如“飘”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十分困难,一笔笔地记忆也是难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將“飘”字进行分解,分解成为“票”“风”,这样就可以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方便学生去记忆,也可以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明确小学教材研究,明确教学目标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定义,正确地把握识字课程目标和识字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增强识字的教学效果,学生识字教学更有方向性,针对以往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首先,做三维目标的全面分析和考虑工作,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和写作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关键表现,确定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对于学生增强自我识字兴趣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在识字学习目标的定位方面,还需要体现出目标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具体弹性,所谓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就是要求教师可以按照一年级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识字量的确定,采取适度的原则,做好前后左右的衔接工作,突破难点和重点,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内化,同时也能够攻克难关。适度就是要保底下限,同时规定上限,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去教学,确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的识字学习更有弹性空间。
(四)多样化评价方法,增强学生识字认知
教师在给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语言要生动有趣并且减少单一性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去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生动的评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学生在课堂中若是回答问题错误,就可以说“这位同学的勇气可嘉,但是你说的有一点点小瑕疵哦,还需要动动聪明的小脑袋去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学生回答正确,可以说“你的回答很有针对性,真是个大发明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既有鼓励也有保护,让学生对识字认知更有自己的见解,学会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较大的难点,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给学生找到教学新思路,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安莹.趣味学习——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趣味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7).
[2]唐燕.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12).
[3]刘爱荣.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9).
[4]曹学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5(5).
[5]王淑荣.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6(22).
[6]李念念.小学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效率的构建[J].读写算,2018(7).
[7]陈鹏鹏.电子白板对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5).
[8]陶凤英.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有关识字写字的教学研究[J].读书文摘,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