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背诵的美丽
2019-11-04吕晓华
吕晓华
【摘要】“大脑聪明”就是记忆力超群。就像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一样。本文从肯定“背诵”、感知“背诵”、实践“背诵”、发展“背诵”几方面加以阐述,思考和探索小学生背诵学习方式的实效性。在实践中,我引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上做文章,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科学背诵,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亲近母语,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记忆力;创新;信息加工;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学重视小学生的诵读,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在教学中,我尝试对人教版高年级的课文背诵进行研究,指导学生对绝大部分课文进行背诵的探索实践,旨在让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背诵实践,自主学习,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知母语的精彩,积累丰富的材料,陶冶美好的情操。
一、理论之中肯定背诵
新课标强调:“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试想,学生缺少背诵,感受怎能深刻,体验怎能细致,理解怎能到位?新课标呼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背诵。教材不是与学生生活分离而独立存在的,学生通过背诵,深入文本,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共同参与,获得独特的感受。背诵实践,是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比较之中感知背诵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背诵是提高记忆力,培养理解力,增强写作力的有力保障和有效途径。
(一)背诵,增强记忆力的仙方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又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需要技能的训练。背诵就是一种语文的技能。加强背诵技能的培养,会提高孩子记忆的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二)背诵,培养思维力的金指
背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通过背诵,学生多次接触课文,必然有疑,必然有思,在质疑过程中必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三)背诵,提升写作力的魔棒
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背诵,能让学生熟记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当他们运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喷涌而出。
三、教学之中实践背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四要素支持学生背诵实践,使背诵活动有效开展。
(一)给环境—激发背诵的动力
背诵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基于建构主义的环境理论,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背诵环境,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进取,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背诵实践。
(1)选定头雁
布置背诵的作业,总有一些学生踏实努力地去背。老师发现了这样的孩子,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把他“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信心百倍又不甘示弱地往前冲。
(2)鼓励竞争
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培养下,班上有了几个背诵的小能手,他们争先恐后,乐在其中。教师要鼓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
(3)量化管理
学生每完成一次背诵任务,奖励一颗星。获得三颗星,获“记忆新苗”奖;再获五颗星,获“背诵能手”称号;再获五星,获“记忆之星”称号。
(二)讲协作—添加背诵的助力
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一定的“脚手架”或辅导。
(1)拆拆分分。考考老师,生读前句,师背后句;查查学生,师读前句,生背后句。师用朗诵的语气,推波助澜,生用投入的态度,披文入情。
(2)演演練练。《绿》这样的抒情散文,小组一起分句配乐朗读比赛。《赤壁之战》改编成课本剧,在排练中孩子们熟悉了对话,进入了情境。
(3)变变换换。慢的孩子让他当当背书小组长;怕的同学抽查量少一点,内容确定一点;烦的同学陪他问问别人是怎么背的,他也会受到同伴的启迪。
(三)搭支架—支撑背诵的实施
背诵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我们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育的最佳结果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
(1)背诵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针对不同的文本选择合适的方法,加强背诵指导。例如《绿》背诵法指导,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存同求异”法进行背诵。先熟练地背诵雨中灵隐的绿,再来细细体会对花港观鱼的另一种绿的描写,找出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优美词句描写方式想想读读记记,在比较中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强了能力。
(2)背诵验收活动。每周,在班级中安排课外活动一次,让孩子们互相纠错。背得一字不差的奖励一颗星,发现同学背错一处加1分,满10分奖一颗星。被查同学背错超过三处,每增加一处倒扣5分,满10分扣一颗星。
(3)背诵观念培养。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最重要的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就是一条,这一点就是——勤奋。当孩子泄气的时候,当孩子怀疑的时候,当孩子抱怨的时候,要让他们坚信“水滴石穿”。
四、反思之中发展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背诵训练,可以说是纲举目张,三维目标能得以充分整合。
(一)教学模式引领背诵教学持续
在背诵实践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前生本、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对话——课堂师生、生生、生本对话——课后师生、生生、生本对话
(1)主观建构阶段。这一阶段体现在课前的对文本的阅读、背诵、理解,主要以学生个人体验为主。课前,通过学生的阅读、获疑、释疑、背诵练习,建构属于个体的经验和知识框架。
(2)客观建构阶段。这一阶段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升华情感体验,提炼休眠中的感觉,修正主观的建构。
(3)积累建构阶段。这一阶段,体现在课外。通过一系列的背诵练习、比赛、考查等活动,吸取众人之长,反复实践,建构个人的知识。
(二)注意细节保障背诵教学落实
(1)重视学生对背诵的理解
关注学生课前的背诵,有多少不理解,程度好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学生差距是多少?怎样帮助一下困难学生,值得研究。比如默写《山行》。有的同学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于”写成了“与”。学生对于书下的注释无意识去看一看。因此教师对于这些孩子还是应该在背前为他们搭一个“脚手架”,进行个别的跟踪指导。
(2)重视课堂上的背诵练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两分钟,一分钟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一分钟教会学生下功夫、提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背诵的过程,对课外背诵有指导意义。
(3)重视课内素描读写结合
背诵练习让学生熟稔文本,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可能性。教师要充分抓住文本,紧扣经典,突出重点,顺势让学生读写结合,进行“课内素描”练习,这样,背诵和写作扎实又无痕结合起来。
背诵,是小学生必修的技能,背诵,是老师必做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