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 推敲词语

2019-11-04范克芝

课外语文·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词源词语教学

范克芝

【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感悟肤浅,不能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研读文本,寻根求源,探寻词语的出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教学不可面面俱到,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重点的词语,关注“细枝末节”。理解由浅到深,简约而又扎实厚重。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源;研读重点;简约扎实;推敲平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升入高年级,老师有时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自学词语的能力,把词语学习放在课下预习。而学生的预习简单,遇到不懂的问问家长或百度一下,或拿出家长买的语文全解等参考书照搬答案,词义信手拈来。没有知识的延伸、对比、拓展,更没有获得新知的自豪,激不起学生学习词语的积极性,脱离文本的词语教学成为“鸡肋”。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高年级词语的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教学不同学段相对对立而又具有连贯性,同样的词语因为学段不同,要求也不同,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此,我们要正确解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一、寻词之源,回归原意

汉字是表意文字,“以意赋形,以行写意”,教学时凸显字理词源,体会汉字词语的意向美。五年级语文课本的实践活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学生了解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现了小小的汉字原来奥妙无穷,一个个汉字词语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为此,在教学中恰当引用词语的原字形、原字义,则能更好地品味词语,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如《桥》一文“一個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为更好地理解词语“祭奠”,我在教学时课件出示“祭”和“奠”两个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祭”表示一只手拿着肉放祭品于神主之前,“奠”表示手捧酒器做祭祀之品,这都表示对神祖的尊敬、敬意。结合《桥》上文,学生感悟到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祭奠”是村里人对老汉的崇敬之情、感激之情、缅怀之情。从字形入手寻根求源,把握词语的来龙去脉,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感知文字的奥妙神奇。

同样,教学与文本联系不大,但容易写错或容易混淆的词语也可以根据本义来学习。如“即”和“既”,课本就出示了两个字的甲骨文,观形知义,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就不会出错了。

这样词语的教学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避囫囵吞枣之嫌。正是“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和美妙,对祖国的文字文化的自豪感洋溢心中。

二、着眼重点,品味语言

语文课堂力求简约,不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要摒弃多余的支离破碎的教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一直致力于精讲精练,抓住课文重点内容,找出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重视品味文字,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这样开启学生情感体验的大门,真正做到“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我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删繁就简,把理解的重点放在第六自然段,着眼于能表情达意的有新鲜感的词语。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第六自然段,圈出刺痛你心灵的字眼,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交流汇报时,我紧紧地抓住“啄食”“死死地”“锁”等重点词语教学。如“狠(hěn)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理解这几句话时,我围绕“啄食”一词品味语言。学生理解“啄食”的意思时,一名学生脱口说“小鸡啄米”,我在他手面做了小鸡啄米的动作,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随机出示秃鹫图片,声情并茂介绍秃鹫资料:全长约110cm,体重7—11kg,它那带钩的嘴能轻而易举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可以方便伸进尸体的腹腔。图文结合,学生认识到秃鹫的残忍,体会到“永远没有尽头”的“啄食”,让普罗米修斯满身血肉模糊,撕心裂肺的剧痛让他所承受的痛苦无与伦比。感人心者莫过于言啊!

研读文本,对文本正确解读,把握作者编写意图,准确把脉文本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抓住重点词句,简约教学。只有褪去一切浮躁的外衣,才能还语文课堂朴素的天空。

三、推敲平白,感悟其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语言流畅朴实,直白自然,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每个词语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朱自清朴实清新的语言: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行。教学时我从文本细节入手,一词未宜忽,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体味到平实语言背后的意蕴。

如语言大师老舍的《母鸡》一文,语言通俗、朴实、生活化。课堂上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态度的句子,文章开头“我一向讨厌母鸡”,结尾“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接着引导说说“一向”是什么意思,(可能从出生一直到现在,厌恶时间之久,讨厌程度之深)同样方法学习“不敢”。这是学生心中就产生疑问,从文本找出疑惑进行解读。学生了解文本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用母鸡的“三大罪状”反衬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最后学生知道“不敢”表明老舍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再感悟朗读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作者情感的变化和升华学生在朗读中自然流露。“一向”“不敢”乍一看简单易懂,十分平常,随意拈来,其实用得恰到好处、匠心独运。

通俗、平白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这样的“细枝末节”有嚼头,能品出语文味,品出语言大家的语言风格。

四、深入厚重,披文入情

教学词语不但简约,还要教得深入一点,透彻一点,这样才能实现一课一教,一课一得。多年前,在我校举行名师讲坛时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在初读课文后,于老师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翻山越岭”的意思。于老师并没有在此时往深处挖掘,这为后面的深层次理解做了铺垫,为下面的“煮书”埋下了伏笔。在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了“重担”一词后,于老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再来体会“翻山越岭”的含义,体会出母亲为了家庭付出的艰辛,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之情。课文展现的母子之间的深情,学生在层层品读词语的过程中深入人心,令人感动。正如于老师所说“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歌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简约而不简单,真实、朴实、扎实、厚实,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实,每一步都要迈得稳稳当当。这样的教学把书读得更“深”更“厚”了。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时研读文本,推敲品味词语,才能让学生沉浸在有滋有味的语文课上。学生在“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的海量阅读中,会潜移默化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感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真正提升上去。

猜你喜欢

词源词语教学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浅谈低年级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及改善途径研究
比较,打开词语教学的另一扇窗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