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研究
2019-11-04刘先凤
刘先凤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美术专业方面的技能,还能夠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高校美术教育也是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文章通过分析如今高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文化承载视角下的高校美术课程改革,希望给现代的高校美术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承载;高校美术;课程改革
我国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美术教育在践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要求,要明确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传承文化。当前高校在美术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文化承载的形势之下,高校美术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提高高校美术教育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美术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素质育人方面的作用。
一、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更加重视美术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注重美术教育所承担的文化承载作用和增强美术学习的张力。在文化承载的视角下,高校的美术教育不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而且重视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基础知识,在设计美术作品的时候能够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美术教育课程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美术教育更加有人文情怀,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整体的审美观
完整的美术审美观应该包括美术文化审美和美术作品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在文化承载视角下的高校美术教育以美术育人,以文化熏陶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西方美术还是中国美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历史,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通常以不同的形式涵盖特定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通常会表现出道家、儒家等思想,西方的美术作品通常会表现出当地的宗教文化[1]。高校美术课程经过改革之后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中西方的文化历史,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理念,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逐渐形成完整的审美观。
(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经过改革后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课程中,能够增加美术课程中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地域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
二、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美术课程的开设方面,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作品创作能力,比如说绘画水平和美术技巧,但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美术文化。因此,在开设的课程中绘画课等提升技能的课程占绝大部分,而关于美术背景和美术理论等方面的文化课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如美术鉴赏、美术理论、美术史等课程[2]。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开设的美术文化课程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西方国家开设的美术文化课程达到总课程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而我国过于注重美术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校美术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而大多数的高校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在文化承载视角下应该为社会培养什么类型的美术人才。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以培养具有高技能、熟练掌握美术技巧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注重培养具有独特审美能力、创造力、美术鉴赏力的人才。大多数高校培养出的美术人才的艺术修养不够高,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与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美术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加基础美术文化课程的前提是高校美术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有些高校的美术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美术专业能力,但是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不够高。尤其是学校中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不注重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自己所掌握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已经不适应现代文化承载视角下的美术教学,有些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而不能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师资力量得不到提升[3]。
(四)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总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联系,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与美术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交叉,教学内容就显得很单一。有些学生平常接触到的文化领域比较广,而单一的美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且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符合社会对美术人才多方面的需求[4]。虽然大多数的高校开设了一定比例的美术理论、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但是受到美术教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些课程比较枯燥无味。多数教师在上理论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美术知识通过PPT展示、课堂讲解等形式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整体的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三、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增设适量的基础文化课程
为了改善目前我国高校过于重视美术技能而忽视美术理论的现状,高校在开设美术课程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增加美术鉴赏、美术理论、美术室等美术基础文化课程。美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只有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让学生理解艺术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观。缺乏文化的美术作品是空洞、没有灵魂的,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让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更具有文化魅力。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与很多学科相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5]。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必须将不同的学科与美术基础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明确文化承载视角下的教学目标
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当今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美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高校美术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目标,不仅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超美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也要为社会培养出文化素养高的美术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重塑美术学科的文化性。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除了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外,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政府部门可以帮助高校增加教学资金投入,让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保证教师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创新创造力[6]。高校美术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美术文化素养,掌握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增加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也能掌握基础美术知识。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也能够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散发一种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去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出综合素养高的美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高校美术课程改革中要注意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根据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在美术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关学科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美术史这门课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讲给学生听,要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参观,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对于西方美术史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美术文化很难实现亲身参观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火热的VR技术,让学生戴上VR眼镜在虚拟空间中感受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差异,领略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一些自然风景区、公园等景色优美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传统的艺术作坊,学习一些民间艺术。这些具有新意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美术教学效率。
四、结语
高校美术课程教育对于美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文化承载的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大高校必须将文化承载融入到美术课程中,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王檀.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6):26.
[2]李义淳.试论高校素质教育的文化更新: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艺术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2(4):43-45.
[3]袁宙飞.艺术教育柔性对外文化传播的魅力与启示: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日本馆艺术课程为例[J].艺术百家,2015(2):186-191.
[4]畢瀚书.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戏剧之家,2014(15):90.
[5]哈斯巴根.高校文化承载视域下的美术教育改革探讨[J].速读(下旬),2018(11):172.
[6]张元.文化承载视域下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3):110-111.
作者单位: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